一个晚上就能赚好几天的钱,大排档老板也是豁出去了,带着老婆连续不停地炒粉炒面炒菜煮汤,连轴转了半个多小时,才把陈晋等人的饭食准备好。

最后把汤端上陈晋面前的桌上时,他的双腿双手都在打颤了。

要说这个颠锅也是很消耗体力的。

然后就看到老板夫妻两个坐倒在炉子旁边,老板娘给老板擦着汗。

老板有气无力地摆手道:“阿梅,别给我擦了,你自己也休息一下吧。”

老板娘手虽然很酸,但还是摇头道:“没事,我不累。”

老板笑了笑道:“今天能赚两百多呢,够给阿耀他们交学费了吧?”

老板娘高兴地点头道:“嗯,够了呢。”

想起家里八岁的儿子阿耀和七岁的女儿小菊,夫妻俩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夫妻俩个都是从粤省老家逃过来的,好不容易在这里安顿下来,还生了两个孩子,对他们来说,自己再苦再累都没事,就是担心孩子的未来,所以每天再苦再累,还要面临社团的压榨,他们都要坚持下去,好好赚钱,然后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读书。

此时的港岛还没有实行免费教育,实行免费教育要到1970年代末了。

此时的港岛教育还比较复杂,学校的类型很多,有私人学校、公办学校、团体学校,不过大部分都是私人学校,公办学校很少,还有一些教会学校等团体学校。

这边的学校算是团体学校,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些年从粤省过来的人,有一些条件较好的人捐钱办学,主要为这些老乡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免得他们当一个睁眼瞎的文盲。

这一方面当然是献爱心做好事,也有团结同乡的目的。

众所周知,这一带现在是三不管地带,治安非常混乱,如果他们不捐钱助学,这里这么多的孩子都会没有书读,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最终男的可能会瞎混,甚至加入社团,成为不稳定因素,而女孩更简单,最终只能沦落风尘。

他们这些比较有钱的,要赚钱也很艰难,都还是在这一片开工厂、作坊赚钱的,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是他们也担心,这个地方混乱以后,对他们来说其实也是不安全的,就当是花钱消灾了。

有了这个认识,这些早一步先富起来的人凑了一些钱,就把学校办起来了。

当然了,相对于这一片十几万人的人口规模,要上学的孩子至少上万人,要建一所容纳这么多学生的学校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这里的人因为老家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群体,他们都是各自团结起来的。

于是很多规模不大的学校建立起来了,只不过钱还是不够,条件也很简陋,要想去读书,也还是要交钱,只不过交的钱相比私人学校会少一些。

不过华夏人注重教育的通性是不会改变的,只要稍微有点条件,他们就会把孩子送去读书,为了孩子的前途,他们吃再多的苦都愿意。

老板娘夫妻俩在畅想未来,陈晋等人却在大快朵颐。

今天来的人,除了伊莲娜等法兰西人,其他华夏人基本都是北方人,对于这种重油炒出来的炒粉炒面炒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