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达尔状态临时性波动,波动区域脚步速度,波动区间较小,预计持续一局时间。”
“正手方位的立体防御出现薄弱环节。宿主当前底线站位对挑高球与高弹跳击球的防守预期偏低,请注意。”
“叮!拉法·纳达尔的体能下降速率开始减小!”
“宿主新一只小拍面球拍的当前拍况存在问题,建议更换备用球拍。”
What?谁负责的品控,这不是坑我吗?某人对这最后一条信息表示无语。
----------
不管旁人怎么看待,兰逸飞自己明白,在他作为率先接发球的一方开启第三盘角逐之后,他便彻底进入了“无我”、“忘我”之境界。
眼前,永远只有来球与击球;脑中,同样只存在这一分与下一分;耳边,则只在意系统时时刻刻的球场综合信息监测。
“不愧是尽全力攒出来的一场决赛!这种信息密度,当真对得起我花掉的那些代币!”
第三盘的比分来到4-3,纳达尔暂时领先。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天王在这一盘里仍未取得破发点0的突破,兰逸飞自己却已经有过3次破发机会。
尽管,在没能“灵光一现”的前提条件下,世界第一都挺过了危机。
但这已经可以让两位顶尖球员的粉丝群体再次集体出现心态上的变化!
“快,抓住破发点!”这是兰逸飞那边心急的粉丝。
“稳固防守,慢慢吃住他!”这是看球有段时间的纳豆球迷。
也不知是不是广大球迷的呼声可以凭空借给球员力量——纳达尔在第8局的表现还真就又提高了一档。
考虑到莎拉波娃等女子单打名将喜欢在场上嘶吼“拼音量”,也许网球上的声音大小真能影响球的飞行轨迹也不一定?
......
无论怎么样,纳达尔总算在接下来的这一局取得了破发机会。而且,不来则矣,一来还来一对。兰逸飞自己“贡献出了”一记不算致命的非受迫性失误,对手比分从0-15追到15-15;
紧接着,拉法却灵活运用了网前、底线,边中结合等思路,拿到了40-15这样一个巨大领先优势。
到这一步,这场澳网男单决赛仿佛又应了那句话:人生嘛,不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起起吗?
不论兰逸飞还是纳达尔,他们都希望自己可以从头到尾地统治这场决赛,然而事实很简单:两边的实力相当,谁的临场发挥稍微强点,谁就有机会拿下这一周期内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