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话 天网生变故,谁作擎天柱

雪上情缘 旧时笔墨 2788 字 3个月前

辛夷看了天上伤势,花容失色:“怎会有如此霸道之火!”望向九嵩山巅,刚才轰鸣声传来之处:“看来我们找人的计划,要暂且搁下了。”先将天上移去青松红杏图竹楼中,再拿出三尺竹,随手一划,竹筏恢复原样,再一划,竹筏急速南下。

顺流几日,眼前出现一座大城,正是天上本要找寻天下的第一站——原睦邑。也正是在这里,璧江水道缓改东南方向。此时,辛夷无心他事,催竹筏继续行进。再过两日,璧江右边成一望无际的森林,这片森林后被九牧称为“无穷之森”。这日正午,璧江进入一座重重叠叠的山峦之间,江水两岸夹山,两边山势不算高大,却峰峦起伏,附近人称作重山。傍晚时分,在头顶只剩一线之天时,辛夷跃上岸边,踏上无路山峰。

翻几里崎岖,穿重重树荫,眼前豁然开朗,一个简陋的木门楼出现,门楼左边是一棵松树,右边是一块山石,门楼为一圈霜色竹围住,里面似是一处庄园。辛夷的目光停驻在山石上,轻轻走近,缓缓抚上,耳边不觉响起一句话:“这石头自然有用,等你学好了书法,就可以将住处的名字写在上面……”想起过往之事,又增几多伤心。可她仍在石前驻足,非是她欢喜沉浸伤心,她只是想,就在她站在石前时,屋内传来那个熟悉的声音。她每在石前多待一刻,这份可能就增一分,就如同她告别了两位恩人后,也并不急急赶回这里一样——迟一天回来,那个熟悉的声音响起的可能也会增加一分。可纵使她将能做的都已倾注于另一份可能之上,命运还是没有让她如愿,那个熟悉的声音并没有在现实中响起。

辛夷拽回目光,推开园门,花香拂面而来,芬芳融融不绝,晴明清冷,使人神清气爽,神采焕然。园中有木屋三间,每个屋前都有树,中间木屋前是杏树,花绽朱红,胜含羞妍妍;左边是桃树,红白繁坠,有落英缤纷;右边是两株树,梨树、白梅,俱是一身素裹,共冰雪盛开。真乃是一座绝妙隐居处。

然这样的绝妙隐居处,辛夷却仍神情木然,可纵使园中的空旷这样的难以面对,她还是要面对,找一个借口去面对:“姐姐或许正睡着,对,她……正睡着。”于是才将天相抱出,放他在院中游玩。自己步入中屋,可中屋的床上,并无人。她又试图寻找些姐姐回来过的蛛丝马迹,她久久观望,她又久久回想,回忆与现状终拼合、对接成失落,她黯然合眼:“一桌一椅、一书一画、一杯一盏,都没有变,姐姐她……她没有回来过!”在这样不断的期待与安慰中,或者说是在这样不断的奢望与自欺欺人中,她更深陷于伤心与自责中。

可是啊,她不能这样下去,望了眼西壁的一副画,她才收拾起碎了一地的伤心回忆:“此刻多伤心,重逢就多喜悦。姐姐,你要等我,我一定会找到你。”这才将天上从青松红杏图中移出,置于床上,而后动起功法,满园清明之气呼啸聚来。如此施为,直到夜深。

三个时辰后,辛夷停下功法,转头见天相正蹲在屋中,眼睛直勾勾望着左壁上悬挂的那幅画。辛夷走上前去,道:“很栩栩如生吧,这可是父亲亲手画的。”天相点了点头。

辛夷又惊又喜:“你能听懂我的话?”可她本该知道,只是伤心太久,小小的惊喜也足以让人惊喜。

这一回,天相却没有表示。

辛夷略有失落:“看来还是有一句没一句的。不过天相放心,有你在,天上大哥肯定会醒来的。”

从这日后,辛夷每日都会替天上稳定伤情,只是天上伤情之重,远超她的想象,她能做的,只有将微薄之力,用日复一日的努力酝酿起来。其他时间,就在天相的陪伴下,继续修行着近来刚刚领悟的功法,以此为将来追寻三贤的脚步铺好前路。

回言陈灵玉、木瑾、小若雪。仨女出了良穆都,沿璧江边陆路而行。一路上,灵玉、木瑾给若雪讲些过往,也授予些基本知识、认知、凌霜门功法。随着南行,天气渐热。然仨女所修都是冰雪之力,自然是冰肌玉骨,暑气难侵。话不多言,十日过后,原睦邑已在眼前。

站在横跨璧江的拱木桥前,木瑾道:“璧江宽阔百丈,竟有人能以木之力连接两岸。”

陈灵玉道:“现在的人当然不行,这桥是大决战中故去的木之力大成者、原睦邑前城主原乔木前辈所造。”话音落下,忽听前方吵吵嚷嚷,仨女上了拱木桥,见前方有人盘查行人,声音正是来自那里。行人衣着朴素,或拖家带口,或推车挑担,盘查者大多穿青绿衣,男青女绿。其中唯有一男子穿青绿相间条状衣衫,年龄与贺祝相仿,那弟子对行人道:“别吵了,先听我说,虽然原睦邑已经五十天没有出现恶人了,但还是不能保证恶人不会再出现。”

有行人道:“我看恶人们一定是被木之力都吓跑了,所以再不敢出现。我们走了上百里地,自然是早就下定决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家乡虽好,可常有恶人出现,与其日夜担惊受怕,不如背井离乡。”

那弟子轻蔑一笑,更显神情倨傲:“你们既决定要暂居于此,那就报上原属何城,我们好做分配。”

早在听了方才行人的话,小雪就瞪大眼睛,问道:“师姑,师姑,他们包袱里是井嘛?怎么能把井都背出来,这让其他人喝什么?”

陈灵玉笑道:“南方与我们那里不同,用锄头挖一挖就有井了,所以少几口井没影响的。”

“是这样吗?”

木瑾也笑了,对小雪道:“灵玉师姑她是逗你玩的。九牧各地以九城为中心向外扩张形成,人们都是围绕九城聚居开来。为了方便管理,每八户人家称之为一井,所以这‘背井离乡’的意思是说离开了故乡。”

“这样啊。那灵玉师姑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陈灵玉疑道:“什么?”

“少几口井的人对九城不会有影响啊。”

陈灵玉却摇了摇头,道:“你还记得木瑾师姑说的那句话吗,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喜怒哀乐都会传染。”

“记得呀。”

“这样的背井离乡的情绪应该也会传染。”陈灵玉说罢,留小雪自己思考,她则对木瑾道:“师妹,这样的场景不由让我想起那首《修道好》的歌谣来,所幸这样贪生怕死的人只是少数。”

“今天亲眼见到这种事,这才知道,如今九牧青黄不接,虽然有大决战让许多先贤牺牲,无人能传道的原因,可更多是因为人们自身的原因。见生则忘义,故谈道则色变。”

“是啊,师父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可到底是什么使现在的人与前人迥然不同。”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可若追究起来,或许我们每一个修道者都难辞其咎,我们不能保护他们,不然,也不会出现这一幕。”说在这,木瑾忽问:“师姐,你说当时师父师伯为什么接受七九之约?我是说凌霜门、傲雪门只能有七个弟子的事。”

“师父对此讳莫如深,可我猜测,她是不想亲口承认冰雪门已经分裂两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