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原并不想与董卓碰面,虽然他此刻有统兵之权,但到底还是地方大吏。按大汉律法,不得与掌兵中郎将私下会面,故而往来均是通过公文传递,即便此刻正处战事,他也不愿意借机破坏大汉律法。在他眼里,大汉律法高于一切,不过这等情况下,还需要张鼎帮他把握战场局势。
三日后的清晨,阳光洒在战场的边缘,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孙原驻足在营地一角,望着那一队队如铁流般整齐的骑兵整装待发。他们身着铁甲,马蹄声如雷霆滚过大地,震动了整个营盘。而在张鼎的指挥下,这六千铁骑被巧妙地分为三支,如江河入海,浩浩荡荡。
然而,孙原心中却有一丝不安。他凝视着远方,眉头微皱,目光锐利如刀。依照董卓的计划,约定如期而至。若董卓能成功引敌出战,依照早先的布局,六千铁骑虎贲便会迅速奔袭百里,飞速驰援广宗,助董卓守住侧翼。
可谁料三日之后,广平城的黄巾军,却突然举旗出战,阵阵黄色的旌旗,如浪潮般席卷而出,仿佛要将大地染成那片鲜明的黄色。
广平城外,黄巾军的旌旗如同暴风骤雨般展开,阵阵黄色的旗帜高高飘扬,犹如汹涌的海浪,席卷整个天地。那片鲜艳的色彩,仿佛一把锋利的刀刃,狠狠地划破了沉寂的天空。此时,孙原站在营帐前,目光凝视远方,心中隐隐一沉——局势,突如其来地发生了变化。
他曾料到黄巾军会出动,但却未曾想到,他们竟会突然将目标锁定在广平城,而非明面上的虎贲营。这座城池,历经风雨,屹立百年,见证过无数次战火洗礼,实则是大汉北地的一处重要屏障。它的防线,不容小觑,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轻易攻破。然此刻,广平城却成了黄巾军锋锐之地,仿佛冥冥之中,一股更为深远的战略意图正在悄然成形。
黄巾军轻装上阵,步卒如织,密密麻麻地涌出,旗帜高扬,步伐整齐,气势如虹。尽管战线密布,敌人阵容松散,却有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蓄势待发的气息。孙原深知,眼前的局面并非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击,而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布局——黄巾军意图以这一战,撼动整个大汉防线。
这片如海的黄旗,昭示着不只是广平城的危机,更似乎在暗示着一场更为复杂的棋局。若广平城失守,那将不仅仅是广宗的一块防线倒塌,更可能引发整个北方的连锁反应。敌人若真能击破广平,那便是打开了进攻大汉北地的门户,后续的风暴,或许远超孙原所能预料。
孙原目光如炬,胸中猛然升起一股危机感。他意识到,敌军的战略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他们并非单纯为救援而来,而是别有用心。他们要的,或许不仅仅是一次胜利,而是一次彻底摧毁大汉防线的机会。他不由得皱眉,心中已经开始盘算,黄巾军的目标究竟是什么?难道是广宗?
他看向身旁的张鼎,低声道:“董卓开始攻城?”
张鼎凝神片刻,摇头:“没有消息。”他目光如刀般锐利,又道:“公子,黄巾军此时举兵,是为了驰援广宗?”
“董卓的消息没有到,他未必展开攻城。”孙原道,“董卓的传令骑兵更快,意味着我们得到消息也更快。广平城里的黄巾军若是得了消息,驰援广宗,你的侦骑也该提前得到消息。”
张鼎点头,确实如此。
“命令前方营地,立即调兵增援。”孙原沉声道,“即便不知敌人的最终意图,也不能让广平轻易落入敌手。全军整备,随时应战!”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眼神中蕴藏着不容忽视的威严。在这片风云变幻的战场上,每一分迟疑,便可能丧失胜机。孙原明白,只有先发制人,才能从容应对这场未曾明言的大战。而敌人似乎早已计算好了所有的步伐,准备在最合适的时刻,发起致命一击。
“敌军出阵,动静异常。”张鼎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凝重,“这不是常规的攻势。”
孙原缓缓转身,目光深邃,断然道:“分兵追上。”他顿了顿,语气未免显得有些沉重,“若是支援广宗的黄巾军,还是得阻击,否则董卓那边少不得要说我们怯战。”
“那鼎亲自去。”张鼎起身,战甲乒乓作响,冲孙原躬身行礼,“大营还是交给公子了。”
孙原嘴角扯动,缓缓吐出几个字:“我没带过兵……”
张鼎哑然,忍笑道:“公子总是要带兵的。”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烈阳似火,燃烧着大地。天际的炙热波动如同被烈焰吞噬,天地间的空气仿佛也被炙烤得变得粘稠,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生命之上。广袤的平原上,尘土飞扬,日光折射下,空气中弥漫着金色的薄雾,仿若天地之间无尽的荒芜。远处,战马蹄声如雷震天,铁蹄敲击着大地,发出沉重的回响,震撼四方。十几面黄巾军的战旗随风猎猎作响,那黄如烈焰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不可一世的威势。旗帜上的古老符文随风舞动,时而闪烁如雷,时而隐没于风中,仿佛在诉说着黄巾军即将扑向敌人的血腥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