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乘怒

流华录 清韵公子 4682 字 19天前

董卓并没有让张鼎的骑兵露宿在外。尽管眼前的战局已经告一段落,但他深知,若是张鼎的部队因疲劳而崩溃,将不仅仅是对张鼎个人的打击,更是对双方合作基础的动摇。因此,董卓立刻指示他手下的高官主簿李傕与军司马郭汜,带着充足的物资与补给前去接应张鼎的部队。

“给张鼎留三千人的位置。”董卓在指挥帐中沉声命令道。他很清楚,张鼎麾下的骑兵虽然数量庞大,但这些骑兵大多是经过长时间行军的疲劳之士。尤其是在急速行军的情况下,士兵们的体力消耗巨大,部分人甚至可能因疲惫而无法再投入战斗。如果此时不能及时安置,他们的士气与战斗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董卓决定亲自安排一个专门的营地,留给张鼎的部队休息,并给予他们充足的干粮与草料。这个临时安置的营地,不仅是对张鼎部队的安慰,更是对双方合作的战略布局,旨在保证接下来的战斗能够顺利进行。

“即使是三千人的位置,也必须给他们最好的休息条件。”董卓心中明确,他在西北打拼多年,早已明白疲劳对士兵的致命影响。过度疲劳会削弱士气,甚至影响军心,而军心一旦松动,便是战败的前兆。他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从未允许自己或他人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即便是西北武人,也懂得如何在杀戮与残酷之间,保留一份对同袍的体贴与关怀。

李傕与郭汜在接到命令后,迅速整装待发。李傕手中带着大量的军资与干粮,郭汜则领着一队精悍的随行部队,负责运送军帐和补给。两人的配合无间,既保证了补给物资的充足,又确保了物资能够尽快运送到张鼎部队的手中。对于张鼎这种亲自带兵出征的将领,董卓一直心存敬意。虽然两人的私人关系并不算亲近,但在这场巨大的乱世中,能够肩并肩作战的同袍便是最宝贵的盟友。董卓清楚地知道,只有让张鼎感到他的援助是真诚的,才可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

李傕和郭汜带着物资离开后,董卓站在营地前,望着远方的战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虽然他与张鼎之间并无深厚的私人情谊,但此刻的合作却远比言语更加真切。在这片血与火交织的土地上,每一场合作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董卓深知,正是这份默契与配合,成就了他们今天的胜利。战争并不仅仅是依靠刀枪与兵力的拼杀,更多的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安排与决策,保证每一场战斗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打出最好的效果。

那片原本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只剩下那座可怕的京观,凄凉而荒芜。

董卓站在高处,眸光凝视着那逐渐接近的队伍,心中涌起的,不仅是那份冷静的审视,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纵使两军背景迥异,身份相隔千里,张鼎带来的骑兵,却让董卓感到一丝熟悉的温暖,那是一种超越了战场的情愫,仿佛是曾经并肩作战的旧时光,瞬间复苏。

董卓深知,自己与张鼎之间并无太多的私人交情,两人不过是基于各自利益的合作伙伴。但在这片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上,他知道,比胜负更沉重的,是那份同袍之间生死相依的默契。张鼎,作为一个曾经在西北刀尖上行走多年的武人,自然懂得什么叫做“兄弟情”,这份情谊,虽未曾用言辞深表,却总是无声地流淌在彼此的行动中。

随着张鼎的骑兵逐渐接近,董卓终于察觉到,那个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身影,依旧坚定而清冷。他看着张鼎率先带着几名亲卫,迅速向自己营地的方向驰来,心中忽然生出一股不知名的感慨。张鼎的身影从远至近,仿佛穿越了无数个纷乱的战场,带着曾经披星戴月的血气与决绝,缓缓走向自己。

董卓站在营地之中,微微顿了顿,随后步伐从容地向下走去。他的目光依然冷峻,眼中没有过多的激动与欣喜,只有一种久经沙场的平静与淡然。

张鼎终于走近,身形挺拔如故,脸上的风尘与疲惫在一刻的对视中交织成一种无言的情谊。董卓轻轻点了点头,眼底的情感如一池静水,泛起微澜。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却并不露出过多的笑意,眉目间藏着更多的是对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将领深深的尊敬与默契。即便是言语的交锋与短暂的对立,也不敌这场沉默中的理解与支持。

“辛苦了。”董卓的声音低沉而稳重,带着一种无可言喻的深意。

张鼎自己也带着一股倦意,脸上浮现出几分无奈,但眼中却闪烁着感激的光芒。虽然两人并没有什么深厚的私人交情,但此刻的情境,已足以让张鼎心生感动。他知道,在这个满是敌人和陷阱的战场上,能够遇到一个能够彼此照应的同僚,已是万分难得。

他看着董卓站在营地前,身姿挺拔,眼中没有一丝轻视,只有真诚的尊重与默契。张鼎点了点头,策马走近,抬手致意。董卓望着他,嘴角微微扬起,目光中透出一抹复杂的情感。他知道,尽管这场合作没有太多言辞上的温情,但此时此刻,两军的默契与信任,已如无形的链条,把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张鼎也知道,董卓的安排并非单纯的军务布置,更是一份同袍间的默契与关怀。

小主,

两位主帅终于在董卓的营地中碰面,谈及当前的军情。董卓站在帐中,目光略带审视,沉声说道:“张校尉,你终于赶到了。”他并未露出太多的欣喜,更多的是一种战斗后的疲惫与冷静。张鼎点了点头,略显歉意地回道:“我原本该三日之后到,不过广平城的黄巾军突然出城了。”

董卓眉头一挑。

张鼎目光凝重,董卓唯恐虎贲营来抢功的意思溢于言表,他自然不愿与董卓矛盾,看向董卓缓缓道:“广平的黄巾军三万步卒,正在来此的路上。”

董卓坐在营帐内,目光沉静而深邃,仿佛一潭死水。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音,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重要的决策。帐外的夜风吹动着帷帐,偶尔有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营地的寂静。

他心中清楚,自己的侦骑到现在依旧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黄巾军援军的踪迹,然而张鼎的突然来访却让他心头一凛。若真如张鼎所言,那支黄巾军援军已经悄然接近,若没有及时应对,自己的大军将陷入被动,尤其是在这疲惫不堪的情况下,稍有不慎,便会遭遇致命一击。

董卓的眉头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三万步卒?”

他虽然心有不甘,但却不得不承认,张鼎的情报无疑是真实的。如果不加速行动,黄巾军的袭击将不容忽视。而且,张鼎的亲自提醒,无疑让他避免了一个巨大的险境。

他轻轻地抬起头,看向站在自己帐前的张鼎。张鼎依旧是一副冷静自若的模样,眼神不动声色,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董卓的反应。董卓心中微微一动,暗自感叹,这个张鼎果然不是简单人物。即便两人之前有过不少冲突,但此刻,眼下的局势却使得两人不得不暂时放下成见,联手应对。

董卓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若真是黄巾军援军,我的侦骑毫无察觉,必然会在今晚遭遇偷袭。幸亏你及时赶到,若再耽搁,局面可能就难以收拾。”

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我们如今所面对的,除去城内黄巾军主力之外,西侧的步卒也必然会对我们形成威胁。你所带的骑兵,速度自是优势,但若敌人集结步卒,依然能形成强大的压迫。”

董卓在听完张鼎的分析后,脸上露出了沉思的神情。虽然他心中仍旧有些疑虑,毕竟张鼎与他之间的矛盾并未消弭,但眼下的局势却让他不得不更加谨慎。广平城的黄巾军援军若真如张鼎所言,正在向这里行进,那么一旦他们赶到,自己的大军无论如何都难以在疲惫中应对。他必须尽快做出决策,才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你说的有理。”董卓低声说道,眉头紧锁,“若真是黄巾军援军,且他们的行进速度如此之快,我若不能先发制人,便会陷入被动。”

张鼎见董卓点头,也稍微松了口气。他知道,董卓虽然一向以残暴着称,但也并非没有决断力,关键时刻,往往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这时,张鼎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不仅是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更是为了董卓的部队争取一个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