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内阁推动

大明锦衣 逐日武士 1062 字 28天前

叶向高说道:“要说陛下和武国公有冲突是不大可能的,至少现在没有!这个消息只能是表明陛下现在有了防范之心!毕竟武国公现在的权势实在是太大了,举国之兵里面有接近半数掌握在他的手中,而他的影响力又能影响到另外一半,看来陛下是有些担心了!”

王锡爵点头说道:“进卿说得不错,老夫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倒是我们的机会,至于怎么做就不用老夫说了吧?”

其他几位阁老闻言都是大笑着点头称是。而就像王锡爵说的,如果万历帝和刘昊嘉两个人能够互相信任,互相扶持,密不可分的话,他们便是有千般手段也无法影响改革的进程!

可是他们之间一旦出现猜忌的时候,自然就有了文官集团插手的空隙!而文官对付此类情况简直是驾轻就熟!现在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展望未来改革之路戛然而止的样子了!

这时王锡爵用手指敲敲桌子,把所有人从幻想中拉回来,说道:“诸位,现在可不是畅想未来的时候!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敲定这件事,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快!在江南的那位国公爷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主,一定要抢在他知道实情之前将事情敲定,让陛下颁发明旨。”

陈以勤立刻点头说道:“对,对,对!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内阁的几个人爆发出了强烈的工作热情,开始快速的查阅以往的卷宗并开始撰写新的五军都督府的制度。

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这种事情哪里轮得到几位阁老亲自出手。而是应该由他们写条子到兵部去,由兵部出人查看以往卷宗的同时,派人进行实地考核。然后再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

再经过内部推敲之后发往内阁审批。如果有不合乎要求的地方还要打回来重做。就算一切顺利的话,基本上整套流程走下来,制定出一个有关于五军都督府详细的条例,也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可是今天几位阁老亲自动手那就格外的不一样了!他们先是打发书吏拿出以往的卷宗开始查阅。他们简单翻阅之后,就开始分别撰写不同方面的制度。最后几个人将各自写出来的东西合并到一起,一份完整的五军都督府制度就出炉了!然后众人再集思广益推销敲一番,如果没有说不过去的问题后就交由书吏撰写留档。正本直接送往司礼监审阅。

等奏本送走了,几个人也终于松弛下来。相互之间传递着快乐的眼色!然后陈以勤神秘的竖起两根手指说道:“老夫这里两条,你们呢?”

郭朴也竖起两个手指说道:“一样,一样!”

随后其他几个人也各自表明了态度,大约也都是竖起一根或者两根手指的样子。他们这并不是在打谜语,而是在告诉同伴自己在新制度里面留下了几个和兵部发生冲突的条款。

这些条款就是拆解五军都督府的基础。只要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在职权上出现了冲突或是不明了的地方,那么制度就需要仲裁和修改。负责仲裁的自然是皇帝。可是最会糊弄皇帝的人就是文官了!

而同样的,负责修改制度的也自然是文官。这么慢慢的改来改去,改到最后肯定又会像历史上那样把五军都督府改到消失,只留下兵部一家独大!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干掉五军都督府的时候,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奏本送到司礼监那里去之后,张嘉带着人仔细的多次审阅,也没能找出什么问题来。一方面他们对兵部的职责权利也不是特别的清楚。另一方面来讲,大明的机构设置上本身就相对比较粗糙,不像现在的政府这么清晰。所以职权冲突是常有的事,没人会在乎这一点。

所以这份奏本就被顺利的转到了万历帝那里。万历帝头一天刚跟王锡爵说完重立五军都督府的事情,结果第二天连制度的奏本都送上来了,这给了他王锡爵很支持他的错觉。再加上张嘉也看过了奏本,他询问过知道并无问题,所以他干脆利索的同意,并盖上了自己的印鉴。

和万历帝的兴高采烈不同,张嘉心里还是有些数的。他敏锐的察觉到一件事,那就是内阁对重立五军都督府这件事情特别的上心!

同时他了解大明各个机构的办事效率。他对内阁能这么快拿出完整的制度十分惊讶!而有一句话叫做事反常即为妖。内阁虽然不能说是敌人,但也绝对和他们是政治上的对手!

所以对方突然间这么勤快的做事,肯定是有问题的。但问题在哪里他没看出来!于是张嘉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子午卯酉来!但是他并不着急,自己想不出来不是还有别人嘛!

他对自家没信心,但是对刘昊嘉有着莫名的信心!所以他亲自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五军都督府奏本的副本。让飞剪船赶紧送往江南交给刘昊嘉。他觉得这里面就算是有什么猫腻儿的话,也瞒不过刘昊嘉的眼睛。

他在这里忙着的时候,王锡爵他们也没闲着!他们又用最快的动作完成了五军都督府的组建工作。而且就在万历帝盖印的当天下午,组建五军都督府的名单都已经交了上去!

而且这份名单充分考虑到了万历帝的想法和戒心。所以里面的主官全都是勋贵。至于下面的中级军官都是大名边军里面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军官。至少从名单上看起来,内阁这些人完全没有私心,充分照顾了皇家和勋贵的利益。

而且在万历帝看来,安排了那么多小有名气的将领在里面,他们足以保证新军的战斗力了!所以万历帝大笔一挥表示通过,随后这份旨意在明天就要正式明发天下了!

就在旨意还在司礼监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得满京师都是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朝廷依旧是和以前一样,是一个到处都是窟窿眼儿的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