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拜访武当山

诸天从心录 知余乐 2220 字 3个月前

朱棣这么做已经算得上是网开一面了,朱瞻尘自然不会说什么,只能怪他们自己运气不好,怎么就那天没轮值休息呢

朱瞻尘倒也不是心狠手辣,只是对于生死之事看的很淡一样,任谁轮回了几次,连地府之主,轮回之主都见过好几次之后,也不会对生死之事抱有多大的恐惧了。

毕竟这么多年,地府里横死也有了很多情况,若是因为什么恶因结出的恶果最后自然是在幽冥界要经过审判惩罚,若是单纯因为倒霉而横死的,只要不是因为得罪了某位大神通者,混元教主之流而死的,大多都会正常进入轮回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那些因为听了不该听的秘密而死的人,一般而言大多都会自行选择转世与否,至于转世成什么就要看他们的功德是不是足够了。对此,朱瞻尘不予评价。

实际上,就是朱高炽知道了这事也没说过什么,朱允炆之死绝对是可以动摇明廷根基的事,一旦这事传出去,那些靖难余孽说不得就要临死前最后拼上一把了,在这些人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之下,明军虽然占据优势,但是死伤一定不小。

到时候再引发各地叛乱,那就得不偿失了。众所周知,历朝历代最大的反叛势力——白莲教从来都没消停过,见缝插针,一向是他们的绝学,这就是为什么连一向以“仁”为道的朱高炽也不曾管这事。

“行了,走吧。”朱瞻尘便骑着马向前走去,速度……也不过是比走路快了一点而已。

如今的京城并非是那座北方城市,而是那座经历了数朝的古都——应天府,也就是传说中的金陵城。

不过,作为偏南的城市,在南北统一,以应天府为都城便有些不合适了。这边离江南太近,而因为前宋从北宋变为了南宋,失去了北边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导致了北方和南方几百年的分裂,致使北边的文化发展出现了巨大的断层,虽然北方也有诗书传家,但是,很明显的,没有南方的传承圆满。

当年朱元璋开国举报第一次科举的时候,传闻上榜学子中没有一个是出身北地的,这让朱元璋不得不硬着头皮再开了一个独对北方的考试。

不过,哪怕是又开了一次,最后被金榜题名的北方学子也不过是实现了零的突破而已,大部分的官职还是落在了南边手中。

而这些能在前元的“胡化”之下保持着“华夏正统”的学子们大多也都出生在世家,或者诗书传家的士绅家中,而前元的包税制度也让这些世家,士绅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有了不少话语权。

当年,朱元璋为了防止这些人做大再次扶持出一个类似于张士诚一样的存在,曾经强下令将人迁入中都凤阳,一是为了让凤阳繁华起来,二就是让这些人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打破他们的势力结构。

只不过,虽然有效,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新的官员也衍生出了新的世家,新的关系脉络。而晚年朱元璋一心为朱允炆扫除障碍,将这些新生的势力当做朱允炆的助力,对此视而不见。

当年,朱棣闯入应天,开靖难之役,诛杀了不少朱允炆的官员,除了这些人迂腐之外,更多的还是想要打破这种江南世家和士绅通过官员对朝廷形成影响。

效果不错,但是仅凭着朱棣在封地时候的班子根本不可能把所有官员替换成自己人,所以只是换了部分主要职位,剩下的也只能遵循以前的安排。

也因此,朱棣在南边颇有一种束手束脚的感觉,若非之前他的诛十族太过骇人,且朱棣手段也颇为不凡,说不准现在朱棣就要被人逼着为朱允炆写墓志铭了。

正是这些感觉,才让朱棣有了迁都的想法,之前朱元璋迁都是想要迁回老家中都凤阳,但是朱棣想要迁回自己的地盘燕地。

前些年,朝堂局势不稳,他就没迁都,如今和氏璧都到手了,朱棣自然开始着手迁都的事了。赶着朱瞻尘离开的时候,朱棣正准备着迁都呢。

不过,毕竟还没开始,朱瞻尘自然是从应天府出来的,而应天到武当山足有一千多里,若是他们骑得是千里马,疾驰说不准还得两天,他们现在骑得可是普通马匹,而且速度……

“救命啊……救命啊……”

朱瞻尘听着这动静,脚下的马一顿,对着身边的天林问到:“我记得这还没出应天府的地界呢吧。”

“是,殿……二少,确实没出呢。”天林在马上恭敬地回到。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这可是我大明的都城境内,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朱瞻尘表现得很生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