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1953年,在英美情报机构的支持下,他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的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台,重新确立了专制统治。礼萨·巴列维继续推行现代化和西化政策,并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合作。
但是,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和新旧势力间的财富不均,引发了国内的广泛反对和抵抗。其中,由伊斯兰教法学家鲁霍拉·霍梅尼领导的波斯伊斯兰革命运动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批判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是一个亲美、亲以色列、亲西方、反伊斯兰、反人民的傀儡。
1978年,波斯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反政府示威游行,史称“伊朗伊斯兰革命”。这场革命汇聚了各个社会阶层和政治派别,但最终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斯兰保守派掌握了主导权。
面对革命的浪潮,礼萨·巴列维试图进行镇压,却遭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预和制裁。1979年1月16日,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埃及,成为巴列维王朝的末代君主。
不久后,通过全民公投,波斯更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从法国归来,成为共和国的最高领袖。
然而,时至今日,曾经充满希望的波斯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封建宗教统治的国家,宗教法理取代了世俗法律。普通公民虽不被视为宗教领袖的奴隶,却也像是封建领主的农奴。国家政权集中在少数高级教士手中,他们除了日常的宗教活动外,频繁地举行婚礼。一些年迈的教士甚至能够迎娶十几岁的女孩为妻。
-----------------------------------------------
冯俊的目标是在波斯掀起一场深刻的变革,旨在使这个国家彻底摆脱宗教的枷锁,变成一个完全受他掌控的现代国家。这样的雄心壮志无疑充满挑战,流血和牺牲在所难免,甚至可能面临联合国的干预。毕竟,冯俊的计划在当前的国家领导者看来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波斯并非寻常国家,而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甚至是一个疑似拥核国家。
这与伊琳娜在德国的政治之路截然不同。伊琳娜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冯俊只是在背后助推了一把。而波斯的局势远非非洲某些国家那样频繁更迭政权,那里的政变仿佛儿戏一般轻易。
小主,
此外,波斯本身就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外界甚至猜测它可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地理位置上,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毗邻多个国家,包括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