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黄纸与天下,永熙之论

风起月关 言语十年 2192 字 3个月前

但是耶律长齐有句话他还是很认可的,战争并不是解决两国纷争的唯一手段,他很欣赏耶律长齐的志向,但也只是欣赏。

。。。

在宁延离开殷都后,殷都也并非风平浪静。

宁延走后不久,在天子高远的示意下,一场关于改革的辩论在太和殿激情上演,以魏正醇,于公明,胡尚仪为一派的改革派和以孟彦,郑崇官,戴规等人为首的保守派就是否应该进行政治改革开始了辩论。

大奉经历了太嘉年间后,政治矛盾愈演愈烈,中央对地方监管不力,造成各州各自为政,有效情报很难被殷都得知,为此魏正醇和于公明都主张进行上下革新,改革吏治,裁撤冗官,各地官员在任命前必须经过吏部考核,设置经略尚书一职,负责统筹各州事宜,联系中央和地方,加强地方管理,在各州设置路统参事,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有中央吏部统一领导;并在中央设置独立于五府六部之外的中书府,中书府令由天子直接委任,对天子负责,职责便是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所有中央官员。

如此严格的官吏系统自然遭到了老一辈官员的反对,并说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对大奉律令的背叛,所有官员通过吏部和丞相,这并无不可,关键便是忍和官员都需要通过吏部,这不就是等同于架空其他五部吗?起初的工部还能负责一个督造事宜,这下就连督造官员都要通过吏部,这不就是在剥夺工部职权吗?再者就是如此集权的官员任职,势必会造成吏部一家独大,这不就等同是造就了另一个形式的权臣吗?

双方就此问题争论不休,而高远则是坐山观虎斗,有一说一,双方所提出的问题都是比较尖锐且具体的,改革吏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历朝历代的改革家能有多少善终的?答案是几乎没有;所以对于政治改革,高远也很是慎重,在没有做到万无一失之前,他也不敢盲目改革,毕竟这是关系到未来大奉百年千年的大计,马虎不得。

“大奉实现大同的途径唯有制度一途,若是连官员任命都不能做到统一,那谈何天下同一?你们今日弹劾的不是我魏正醇,而是未来大奉真真切切的同一,今日在这太和殿之上,我魏正醇当效屈闵海晏之流,愿以这满腔热血换来大奉长治久安。”魏正醇激情四溢的说着,不得不说,魏正醇是个热血澎湃之人。

孟彦看着这个被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后生,厉声道,“年轻人血气方刚,不经世事,口出狂言罢了,你可真的了解大奉?你可真的知道大奉需要什么?盲目改革不过是颠覆祖制的自掘坟墓之举,取之不得,如今各州之困局究其根本在于权力二字,殷都的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不匹配导致了各州政治不稳;只要解决了权力问题,各州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孟尚书所言差矣。”胡尚仪挺身而出沉声说道,“权力只是表面,只要有官,就避免不了的有权力纷争,要想让大奉长治久安,就必须从根源解决问题,如今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是制度,是官员,究其根本是人;如果不用制度来锁住官员,那无论中央如何平衡权力,对百姓,对各州来说依然是于事无补。”

“制度是人性阴暗的枷锁,律令是人性道德的底线,而权力则是人性欲望的巅峰;各位大人,在此我这个小小的礼部侍郎想再说一次,革新革的是制度,唯有制度,才能锁住权力;也唯有制度,才能造就大同。”魏正醇义正言辞的说道。

。。。

这次讨论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当史官谈及此事,都会在这前面加上四个字——永熙之论。

而永熙之论的结果便是产生了对大奉影响最大的革新——永熙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