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和第三部同时制作中。
创作者坚持要将三体的故事全部影视化。
只要是剧本中所出现的场景,影视基地一定要进行搭建。
一切都是为了贴合原着。
电影前期立项,投资巨大。光光影视基地的搭建,消耗的资金就直逼九位数。
也幸亏沈清的未雨绸缪,清晰视界公司内部的电力风帆工作室掌握着全华国境内最顶尖的电影技术,可以支持本片的拍摄。
早在一年前,电力风帆工作室就已经成功突破cg技术。
为了拍摄出更优质的工业电影,电力风帆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努力。
场景的选择和影视基地的搭建完成后,沈清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各个科研机构中游走。
在三体的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天体、对撞机、纳米……
沈清了解一些。
但本身还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于一些硬核的学术上的知识,不能够保证自己百分之一百的精通。
上两部科幻电影,《蝴蝶效应》和《量子相干性》(也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电影中也出现了一些科学概念。
沈清也钻研了一段时间,才让自己的影片相当扎实。
可三体中出现的科学知识要更加硬核一些,沈清不希望出现一点点的差错。
而且三体的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科研机构和大量的科学装置。
纳米机器长什么样?对撞机是什么样子?
沈清并不知晓。
网络上是找不到任何的信息的,因为像这样尖端科技,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保密性。
例如对撞机,在网络上找寻到的资料是一个几百米长的巨大装置。
可是要用电影呈现出来,美工该怎样完成这个项目呢?
于是,三体创作组游走在京城的科研机构内,希望能够和机构内的科学家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