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探案》最后的尾声,李璃月,小翔正太等人彻底被征服了。
原因就是因为整个福尔摩斯的结构,并不是流水账式的一个案件接着一个案件,而是将案件的顺序打乱,然后用回忆录与不同视角来记录。
这种结构,就如同福尔摩斯的故事情节一样,让故事的真实性更强!
包括最后记述下来的一个案子,都没有调动,延长读者们的情感,要知道这是老贼一向最擅长的事情,而这一次竟然完全摒弃。
要知道在很多作品的结尾,都会营造“史诗的完结感”,这是通俗的说法。
专业的说法是,三要素合理性,信任感,半封闭性,这是李璃月从创作开始就遵循的原则。
就譬如留下长尾效应,次级剧情外,主线情节绝不能戛然而止。
要通过长尾效应,使得结局能够在读者们的想象中继续延续下去。
比如《诛仙》的大结局,张小凡与陆雪琪的相望,再譬如《哈利波特》结尾的开放感。
再譬如在前世,于尔根·沃尔夫在《创意写作大师课》写过,“在很多和剧本的结局中,作家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借助巧合或凭空出现的力量来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由主人公的行动来解决它,这让人感觉不实。”
这种合理性,同样是结尾的关键。
可偏偏老贼的《福尔摩斯》系列结局完全摒弃,到最后一页翻完的时候,读者们都完全没有在的感觉,而是仿佛看了福尔摩斯和华生曾经留下的日记或者是回忆录。
“结束了?”
“这就结束了吗?”
……
读者们在合上最后一页之后,脑海中都蹦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可这种想法,并不是失落或者是失望,而是一种难言的感觉,就仿佛《福尔摩斯》的故事,就应该这样戛然而止。
“这就是福尔摩斯的一生,年轻的时候,斑点带子案,恐怖谷案,波西米亚丑闻……老去之后,退休的颜料商案,修道院公学案,最后的致意案……”
不少读者都闭上了双眼。
福尔摩斯的人生,通过的故事碎片,逐渐拼凑在一起,汇聚成了福尔摩斯波澜壮阔,却又真实到令人不得不去想象,相信的一生!
……
《福尔摩斯》大结局的发布,在九州范围内,没有任何意外的引发了庞大的轰动,比起《哈利波特》系列更甚。
英州庞大的福迷群体,在网络上激烈讨论的同时,更多的人冲到了贝克街221号,举起了各种各样的牌子,绘画了各种各样的涂鸦!
只不过这一次牌子上的内容,并不是之前的“停止谋杀福尔摩斯”云云。
而是各种称赞,类似于“福尔摩斯是21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云云。
在如此之恐怖的热潮之下,这样的言论自然是不会得到太多的反驳,就算是心中对此有意见的作者,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蹦出来,否则就等于和蹭热度没什么区别。
虽然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可不认为不认为福尔摩斯是21世纪最伟大作品的顶尖九州作者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