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得道多助

"县里决定在风铃渡口建桥,你就按照你报给我的预算迅速对外招投标,你给我听好了,这座桥一切程序都必须按规定来,千万马虎不得,你给我把关把好了,若出什么差错,我这个县长不干了,你这个局长也别干。″丁东方一脸严肃地说。

”丁县长,把关容易,筹钱难啊!我们交通局可拿不出钱来建桥,那可要两千多万呀。″

“哼!瞧瞧你那副哭穷的样子,我有叫你拿一分钱吗?今天我就跟你说实话吧,两千四百万的建桥资金已经全部到账了,而且王市长还特意多争取了四百万,专门留给风铃渡三个村用来铺设水泥路呢。这些钱都不需要你们局里出一分钱,你只要把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办好了就行。如果干不好,这个局长你也别当了。”

”只要不叫我们局里出钱,其它一切都没问题。″其实并不是他不想拿钱,而是他交通局账面上根本就没有钱,去年县里硬压建一座桥任务给他,造价七百六十万,局里连零头六十万都拿不出来,最后没办法还是通过关系以交通局名义从银行贷款七百六十万才把桥建上,再过几个月就要到期了,他愁这笔贷款到时从哪弄钱还银行呢。

一周后,风铃渡大桥中标单位结果出来,为渭南市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当中标单位进驻工地时,风铃渡几千名群众沸腾了,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简直比过春节还高兴。那个长年负责摆渡的老郑头更是高兴无比,每当有村民过河时他都会无比自豪地说,”怎么样,被我言中了吧,大桥终于开始建了,那天王市长下来暗访特地停车下来就站在北岸问我风铃渡情况,一开始我不知道他是市长,还以为他要过河呢。后来有人打电话找他,另一个人叫他接电话喊他王市长我才知道,当时我就对他说,你来了,风铃渡建桥就有希望了。″老郑头自信地说。

”郑大爷,为什么他来了建桥就有希望了,你根据什么判断的?″船上一个小伙子不解地问。

“为什么?凭的就是我的经验!我在这里摆渡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市长会私自跑到风铃渡来视察民情。这要是放在古代,那可是相当于州府啊!他这种行为应该被称为暗访。那么,古代的官员们为什么要进行暗访呢?因为他们想要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到百姓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解决百姓的疾苦。因此,你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书籍还是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官员形象。这些官员都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民间实情来解决百姓的疾苦。所以说,王市长的到来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但同时也对他充满了敬意。″老郑头侃侃而谈。

”你们知道嘛,王市长特别年轻,也就三十来岁,长得也特别英俊,真了不起,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市长,而且还是关心我们百姓疾苦的市长,他来当市长真是我们风铃渡所有百姓的福气,等大桥建好了,我们一定要在桥头给他立块功德碑,让风铃渡百姓及子子孙孙都记着他。″老郑头继续道。

”对!郑大爷,到时就由您老人家牵头,风铃渡几千口人没有您不认识的,您老德高望重,由您提出来大家肯定都会积极响应,饮水思源,过桥不忘建桥人。″一个乘船小伙子说。

“你们知道吗?我听说王市长不仅成功地从省里为我们风铃渡争取到了建桥资金,还额外多要了四百万用于我们三个村铺设水泥路!到时候,我们风铃渡每个村庄都将通上水泥路,不再惧怕下雨天和秋季连阴天的影响。你们说说看,王市长是不是为我们考虑得非常周到呢?”老郑头接着说。

王伟江的这一举措实在令人佩服!他成功地将风铃渡四千多人的心紧密地凝聚在一起,让人们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支持。不仅如此,王伟江作为一名政府官员,通过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也间接地提升了政府的形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政府的形象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每一个政府官员的行为所塑造的。只有当官员们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时,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每一位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确保他们以公正、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履行职责,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不仅如此,当风铃渡大桥开工建设消息传到渭南市政府和市委时,同样也引起不少领导惊讶,尤其是了解当年大桥没建成内幕的领导们更为吃惊,要知道风铃渡建桥款省里在八年前就拨下来了,因某些领导一点格局没有,私自挪着它用,谁还有胆量和本领敢第二次再找省里要钱,而且还就真要来了。若不是真心为百姓,看不下去风铃渡百姓常年无路可走的苦,谁愿意冒这个风险去省里二次为风铃渡百姓要建桥钱,恐怕在渭南市找不到第二个人,只有他王伟江愿意去干。通过这件事,在市里四套班子当中不少领导对王伟江已经另眼相看,内心除了佩服他的勇气、能力外,还产生了敬佩,慢慢地得道多助,在他身上得到应验。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