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周知青他啊!有工作啦!

张翠花感慨:“我啥时候才能这样啊。”

“熬呗,年纪越大其实越看得透彻,那些老杂碎就是装糊涂,撒泼打滚,心里头清楚着呢。”

“那你说,王大以后会不会护着鸭蛋?”

“谁知道呢?不过王贵两口子可不是啥善茬。即便分了家……”也有鸭蛋好受的。

二人没再讨论下去。

张翠花也为鸭蛋可惜,好不容易嫁个人,避过下乡,怎么就摊上那样的家庭?幸好那个王大看着还靠谱。

差点和鸭蛋同一个生产队当插队知青的大伟在干嘛?

这半年,他终于弄清当初知青院老知青干的事儿了。

老知青们喜欢抱团,刚开始,是几个小团体的,后面算计来算计去,被隔壁飞跃大队的人利用,差点毁了一个女知青的清白!

即便清白没毁,名声也毁了,导致流言四起,二流子们常常夜里来找女知青,同一屋檐下的女知青们齐齐排挤,生怕沾染上污点。

恍惚之下,女知青投井自尽了。

原本胜利大队有三口井,女知青尸体打捞上来后,封了一口,才导致知青院的知青们要走老远打井。

死了个知青,生产队评不上先进,社员们也见识到知青院知青们的手腕,两边逐渐井水不犯河水,只有支书碍于职责所在,还半管着知青院。

要说大伟为什么刚来就受到排挤?

是因为新一批的知青里,有老知青的亲戚,二人里应外合,打算按照以前的手段,拉个小集体,孤立一个人,让这个人出钱出力……

只要团体中的人,看到被孤立之人的下场,便是一条船上的了。

上了贼船,还想下船?

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知青院那个团体,只有大伟脱离了出来,之后新知青并拢老知青,那个扭曲的小团体与当地人隔离开来,自形一个小天地。

大伟观察过,同封建制度差不多,分几个层次,最下层的既出钱又出力,中间那层冷眼旁观,上层审判。

很不幸,那位与他挑过水的男知青,成了最下层。

刚来时还有几分心机和豪言壮语,最后泯灭于地里的农活儿和知青院的“团队”意识,活得像行尸走肉。

知青院最底层不是没人想过逃出去,去揭发!

可,有什么证据吗?物证,人证?

以及,当局者说得清他们具体什么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