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汉

“汉能做得的事,凭什么秦办不到?”

秦灭六国,那为何不能灭一灭剩下的第七国,既然秦在暗处有如此多污秽,那就好好清理,他要他的大秦,浴火重生。

蒙恬猛的挺直脊背:“……陛下!”

朝臣们纷纷抬头,望着处于上首的男子,掌管天下的皇帝,他们的主心骨。

去挑战隔着时空,处于不同时间线上的另一个中原大一统王朝,好似是一件非常奇妙,又莫名激起人斗志的事呢!

……

三国时期,刘备听着天幕对汉的各种形容,嘴角含笑,又有些失意。

后人说“汉朝差点三次复活”,可惜没能复活,这是天意吗……

汉室辉煌至此,难道就真的到了功遂身退的地步了?

只要与“汉”有关,就占了法理,如今他在为汉室奔波,未来也有许多人心念大汉……起码,“汉”这个名字,永远刻在了中原人的心中吧。

刘备苦涩一笑。

不论如何,决不能重蹈覆辙,让汉人陷入“五胡乱华”的困境!

……

宋,赵匡胤也是百感交集。

他想起了那个混乱血腥的时代,中原大地支离破碎,各个政权林立。宋接管了后周疆域,但北方有强族,南方有割据。

宋陆续覆灭后蜀、南唐、南汉、吴越、漳泉、南平、北汉等,可惜最终还是没有实现大一统。

赵匡胤原想着“先南后北”,先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再回头对付北汉和辽国。

兵力有限,面对的又是一个分裂割据、混乱不堪的局面,赵匡胤需要同时应对北方的辽国和南方的多个割据政权,实在是左支右绌……

天幕说“汉”的渊远,因为太过璀璨,只要靠上法理性就稳了,这句话,一针见血,如今的各国,哪个不是争着做这“正统”。

看看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直接给自己取了个汉姓为“刘”,尊汉高祖刘邦为祖先,还称赞自己夫人是萧何转世,给夫人述律平取了个汉姓“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但许多辽朝皇帝和贵族都非常重视学习吸收中原文化。

辽太宗在位期间,从后晋末帝手中获得了“秦传国玺”,这被认为是“天子符瑞”,辽国因此自称正统。

辽宋两国还因为谁是所谓的正统起过争执呢。

宋欧阳修编写的《五代史记》中,将契丹化为蛮夷之列,辽国看了气的要死,就反击宋国才是“汴寇”,当时宋夏之战,辽与西夏交好,更是大力宣扬,誓要把“汴寇”名声传播的更响亮。

……不过,在这点上,宋确实是有优势的。

宋与士大夫共天下,尊崇儒学,而儒又是从汉开始昌盛,宋人以汉文化的传承者和维护者自居。宋的疆域又是汉人传统的聚居地……反正赵匡胤不管,追根溯源,宋人,就是汉人的后裔!!!

如今“汉”不仅有历史的加持,更有天幕肯定,这样的美名,当然要紧紧抓住。

宋就是代表汉人正统的政权,合法性和正统性赵匡胤都要。

……

明,朱元璋听着听着,突然听到嘉靖时期的明朝人说过“本朝国土敌与唐,不及于汉”,他虽然也敬重汉代先祖,还是不禁皱了皱眉头。

又是嘉靖!这个嘉靖到底是哪个龟孙后代,忒的没志气!

说比不过汉代,又拿疆域和唐宪宗之后的唐代相比,你怎么不比比大唐最繁盛的时期呢!

这些子孙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样样不如人,让他这个祖宗脸都不知道搁哪里了!

天幕还说什么大秦重工,强汉实业,盛唐文化,大宋金融,大明外交,大清理赔……

恩,看来咱大明还是有长处的嘛,老朱总算欣慰一点,不过这外交指的是什么外交?

想想自己曾经列过的不征之国,朱元璋尴尬地咳嗽几声。

总不能是指咱这个“外交”吧,天幕放了这么多东西,老朱也知道他颁布的这个政策有失妥当了。

不过既然后人强调了大明的外交……朱元璋转头瞄了朱棣一眼。

总不能又是老四吧?!

……

清,紫禁城上下皆大汗淋漓。

天爷呦,再这样夸下去,皇帝不知道还受不受得了啦,到时候遭殃的可是他们啊!!!

如今天下可是满人做皇帝,天幕这样夸说汉,这不是明晃晃的挑衅今上嘛!

还说什么大清理赔……对比起前朝那些形容,这理赔听起来可刺人的紧,也不知经过如此多回打击,皇上的脾肺可还健康……

乾隆可不是大发雷霆,他要被后人气死了,怎么这样说大清,他当然知道后来的大清势弱,可如今是朕在位,朕难道不强吗,朕可是覆灭了准噶尔!!!

清的疆域难道不大吗,怎么能用区区“理赔”二字,大清武功就这样不值一提?!

他怒极攻心,又强强抑制下来,思考如何才能令大清名誉恢复一些,皇权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