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游牧者的抉择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3066 字 3个月前

所以,没有天生游牧者,世上一切文明和社会形态,都是对环境的适应结果,人类虽然老早就停止了身体层面上的进化,但在生存方式上,却永不停步。

“是故,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虽然与中原迥异,但并非他们不想定居、农耕,而是被逼无奈。除了大河一线,草原已经远没有千年前那样湿润适合耕作了,草原上的人为了活下去,只能游牧!这就是游牧者的抉择!”

……

“兄长一席话,让佳的许多不解都通透了……”

赵佳已经完全听呆了,甚至产生了一种自愧形秽之感,她数年来经常深入草原,遇到了无数个游牧部落,但对于他们的了解,却远不及兄长这般透彻,这难道就是生而知之的圣贤智者么?

佩服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在搞清楚游牧来源后,她的疑问,也转回了“如何彻底解决北狄滋扰”上。

赵无恤已经不把她当成不懂事的小妹妹,而是看做能帮助自己整顿北疆的驻守了,也不藏私,说道:“赵国的太府令计然曾经为我算了一笔账,说养活一个五口之家,邺城一带不用五十亩地就能办到,上党、太原等贫瘠山地需一百到两百亩。然而在草原上,却需6000到8000亩草地才行!这便是草原地广人稀,各部落占地往往宽达百里的缘故。”

游牧生活如此艰苦,更别说草原上还有大大小小的风雪灾难,风险远比农耕要大。所以从单纯的人类学角度看,游牧部落为了生计而对农耕地区进行入侵,也是一种人类生存动机下的“无奈选择”。为了让牧场变得更大,为了在灾荒之年得到草原稀缺的东西,他们天生就有着扩张和劫掠的欲望。

当然,站在农耕者的角度看,这种掠夺是令人发指的入侵,站在中原伯主的立场上,赵无恤自然要阻止他们。

但正如他说的,草原何等宽广,赵国是没办法全部监控的,灭了东胡,还会有其他胡族崛起,历史上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东胡月氏衰落,匈奴却在阴山崛起,匈奴之后,又有鲜卑各部,五胡乱华。鲜卑之后,又有柔然,柔然之后是突厥、薛延陀、回鹘,直到蒙古崛起,草原帝国开始进入最鼎盛时期,黄金家族征服了半个世界。

天生的军事化生活,以及骑兵的来去如风,让他们在与农耕邦国对抗时占尽优势。而其走出草原腹地的根本目的,就是掠夺更多可以游牧的空间,把农牧交界地带变成牛羊遍野的草地。

而农耕民族,也必然要守卫这些地域,在人口增长时,也想要将农牧的交界线向牧区推进。

这个循环反复的互相推动过程,就是农耕与游民的三千年恩怨史。

赵无恤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认为草原带来的地缘压力是无法根除的。强盛的汉、唐、明都对塞外发起了主动进攻,动用了十万以上的作战单位,极大打击了游牧政权。但在胜利后每次都必须主动班师,无法长期驻扎管理,原因很简单,这一地域的气候条件根本无法负担农耕者的作战方式和后勤消耗。

比如这一次,赵无恤只派了两万人出塞,但负担他们辎重、后勤的劳役,却高达二十万之多!眼看为了这么一场远在天边的战争,府库一日日空虚下去,计然都快跳脚了。

所以想要靠一次战争胜利,或者消灭一个大部落,就起到一劳永逸的效用,赵无恤没有赵佳那么天真。

但在他心里,的确有一个计划,一个很大程度上能确保中原解决游民滋扰的计划。

面对赵佳殷切的目光,赵无恤捋着胡须道:“虽然农耕与游牧天生矛盾,几乎无法调和,但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没有机会合二为一……”

PS:王明珂的《游牧者的抉择》是很不错的书,从人类学角度剖析了游牧社会的起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晚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