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万万没想到,他只不过是提议一下,成立个秘密组织,暗中调查那些归降的地方官,将来等时局稳定了,就将这些证据拿出来,然后对他们实行“秋后算账”,可是这个小皇帝竟然据此搞了个司法独立体系出来。±,
这已经不是用“天才”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简直就是“天人”,不但司马懿觉得小皇帝具有天人之姿,就连郭攸之、步骘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当初听了刘厚对这套司法系统的阐述后,敏锐地觉察到,这套体系会给吏治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独立的司法系统简直就是悬在这些地方官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在检察院的监督下,他们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想再像过去那样鱼肉乡里,肆意欺压百姓只怕是不可能了,只要被检察院收集到他们干坏事的证据,他们就死定了。
如果是以往,司法系统都是他们的手下,他们对这些手下有绝对的权力,这些手下不敢也不可能违逆他们的意志。所以,司法系统的人要不就和他们同流合污,要不就被他们整走,换上自己人。
那个时候,他们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想干嘛就干嘛,真正的只手遮天。而现在他们只能“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了,再想干些什么坏事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干了。
就算偷偷摸~摸也不是完全安全的,那些监察御史为了自己的功绩,必然会时时刻刻想尽办法去侦察他们的违法事迹。这种感觉就像是他们被放在火堆上烤一样。
小皇帝这次的地方行政架构改革不单将司法系统完全独立出来,还将军权也独立了出来。地方行政长官根本接触不到军权,想造反也没有兵。带兵的武装部将领却是缺少了发动造反的最重要物资基础――钱粮。
想要造反,他们必须先和地方官勾结好,让他们提供钱粮。这样虽不能完全防止地方官造反,割据成军阀,但是,无疑为地方官造反增加了很多的难度。
刘厚对这套系统也得意洋洋,尤其是独立司法制度,简直比后世还先进,他有种一步到位的感觉。如果再搞个什么立法系统出来,那三权分立的体系就完活了。不过饭得一口一口吃,现在还不宜一下子变动过大,还是留待以后再说吧。
可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刘厚这样做,邓芝一如既往地跳出来反对,他认为刘厚这是要复辟法家,有违祖制。他认为法家的思想要不得,如果一味以严刑峻法加之于民,很可能重蹈暴秦官~逼~民~反的覆辙。
邓芝认为现阶段应当学高祖皇帝当初打天下时,废除各种严刑峻法,和百姓“约法三章”,给百姓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不是一味严格执法。
邓芝不知道的是刘厚其实还真的想建立一个法治社会,真的想推行法家的那一套。法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思想闪光点。刘厚正是打算用法家思想为基础,结合后世的法治思想,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法治社会。
可是他也知道现实情况还是儒家的天下,所以他并不敢一下子将步伐迈得太大,只能一步一步改革行政制度,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慢慢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次的机构改革力度其实并不算很大,很多东西和汉代原来的制度是一样或者相似的。
之所以只改革那么一点点,正是考虑到会遭遇到邓芝这样的儒家死忠的反对。听了邓芝的反对意见,刘厚解释道:“邓爱卿多虑了,这套改革方案其实只比原来的制度稍作改动而已。
我朝本来地方上进行审案的法官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显然历代先皇也担心地方官会对司法进行干预。这次只不过将这一点明确下来,写入制度而已。经过这样对司法系统的改革,他们在办理和百姓有关的案件时,还是和原来的做法一样。
所不同的是,他们多了对地方官的监督功能,或者说是能力。以前他们凡事要听地方官的,现在不必再听他们的了,可以放心去监督地方官了。邓爱卿刚才说的官~逼~民~反朕不是很认同。
这次改革后,对百姓只有好的影响,没有坏的影响。相反,地方官的权力得到了限制,他们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在为所欲为,百姓少了被欺压,从此过上了好日子,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出现官~逼~民~反的事情了。
当然,对于官员们来说确实影响很大,他们的确压力大了很多,所以官~逼~民~反减少了,倒是法逼官反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如果身为一方地方父母官,却因为不遵守律令,以至于谋反,那请问,这样的官员要来还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趁早剪除这些毒瘤呢。”
邓芝对于刘厚的这一番言论无言以对,他觉得小皇帝这番话真的好有道理。于是,这套政改方案得以顺利通过,地盘接收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直到......
直到四个月后,魏国虎牢关以东的广大地盘已经被蜀军接收得七七八八,在刘厚紧绷的战争神经早已经放松了下来的当头,突然收到八百里紧急战报。
第一封战报是一五一三部队(即第五师第一旅第三团)发来了,战报称部队推进到幽州涿郡时,遭遇到侵入汉地“打草谷”1的大队乌丸骑兵,双方发生了大战。结果是乌丸骑兵被打死一千五百多人,我军伤亡五百多,其中牺牲一百二十一人,受伤三百九十人。
刘厚大吃一惊,新的敌人出现了!乌丸(又叫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又臣属汉朝,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
公元49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汉末天下大乱,乌丸也趁机出来捣乱,时不时寇边劫掠边地的汉民,弄得边境地区不得安生。
后来曹操主政,为了统一北方,发动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后病死,他的儿子袁尚也被曹操击败后,逃入乌丸寻求“政治庇护”。曹操雄才大略,当然也是心狠手辣,他不听众臣的劝告,一意孤行北伐乌丸,要将袁尚斩草除根。
乌丸在那一战中被曹操击败,逐渐走向没落。为了防止乌丸、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寇边残害汉民,曹操一直屯驻重兵在北方边境。随着曹丕的撤离,这些魏国的边军也跟着撤到关中去,北方边境大门洞~开,游牧民族来去自如。
注1:打草谷这种说法好像是辽代出现的,之前是不是这样叫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