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吐血

手机里的大明朝 叫天 4473 字 2个月前

“朕乃大明皇帝,朝廷官军已在赶来的路上,不日便到。满清已是穷途末日,除建州女真这些叛逆不赦外,其他人反正,杀建州女真者可赦免!”

“……”

听到皇帝的声音,在空中出现。

那些建州女真便是吐口吐沫表达他们的嫌弃。

但是对于其他族,特别是像吴三桂这类投降鞑子还不久的假鞑子,都陷入了沉默中。

要是没有城外一战,他们可能还不会有这样的表现。

但是经历了城外一战,明军强大的火器,远超他们的认知.还有天上的怪鸟,更是让他们无法招架,那场大败,是刚刚发生的。

如今,也是被明军逼的不敢集中兵力,只能散布在民宅内而已。像这样的战事,他们从未打过。

要说他们对未来没有担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上面传下来的军令,是一旦明军进攻内城,城墙失守的话,就逐条街地和明军厮杀,借助房屋的掩护,可以近距离厮杀!

这种打法,从未没有打过,身边就几个同伴,而明军肯定是建制推进。很明显的,这是以少打多的打法。

这战事,能打赢么?

外城的绿营兵已经造反,明国的援军还在赶来,但是,大清的援军呢?

本来大清的兵力就少,如今还能指望的援军,也就是在江南地区的多铎所部。可是,就算派人去求援了,那也是远水难解近渴。

明国皇帝亲口在喊,只要不是建州女真的,那杀建州女真就能得到赦免!换句话说,其实并不是只有以死相拼这么一条路!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相对于这些鞑子的苦恼犹豫,多尔衮等人,则都是脸色铁青。

准备和明军巷战,是他迫不得已想出的招数。

虽然说,巷战能快速接近明军,充分发挥出大清善于近战的优势。但是这种作战方式,也让他没法去指挥手下打仗,全靠手下人自觉配合。

要说之前,多尔衮相信,以大清军队的精锐,在他们知道这是破釜沉舟之战的情况下,应该能给予明军非常大的杀伤,说不定反败为胜都有可能。

可是,他听到了明国皇帝在天上的说话声,之前的自信,便荡然无存了。

明军还有没有援军,他其实比任何人都清楚。有一支人马,就是沿着运河在向京师进发的,等到那支军队到达京师的话,大清军队的劣势就更为明显了,对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

最可恶的是,那明国皇帝竟然宣布只是追着建州女真打,这样就给了其他人退路。

整个大清军队中,建州女真才多少人!一旦真的被孤立,下场可想而知。

然而,多尔衮哪怕想到了其中的厉害之处,他也没法做出应对。因为他的手下就散布在城里各处民宅中,如何传达他的旨意,如何鼓舞士气?

但是,再困难,多尔衮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明国皇帝在天上破坏大清军队的团结。

于是,他派出了百多骑,沿着街道大声喊话,就说明国皇帝是骗人的,他肯定会清算,不要相信明国皇帝。

这么做,只能说聊胜于无,能有多大用处,可想而知。

毕竟人家是皇帝,金口玉言,已经在占了优势的情况下说的,并且还是大嗓门,在天上喊话,远比多尔衮派出去的人在街上喊话更清楚。

多尔衮没有一点食欲,虽然非常困,却依旧在强撑着,看怎么渡过这场大清最大的危机。

可在这个时候,手下人又有人来报,说外城那边亮如白昼,那些叛军人头涌动,不知道在干什么?

多尔衮一听之下,顿时脑门又疼。亮如白昼,那说明城外的明军有进入外城,和叛军汇合,兵力更甚,这接下来的战事,更加难打了。

他还没想出什么招数呢,忽然,就听到又有信使赶到,向他禀告说,和托所部全军覆没,朝鲜投靠了明国,如今明军领着朝鲜军队,已经杀向建州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就感觉胸口一闷,随后一口老血便喷了出来。

老巢没了!

听到这消息之后,多尔衮觉得,好歹还有退路。京师之战,实在打不下去了,可以出关回辽东,也可以南下和多铎汇合。

这两种选择来说,南下和多铎汇合的风险太大,至少非战斗人员,都退回老巢去会比较稳妥。

但是,派了一万军队去追杀烧了盛京的明军,不是只有三四千人的么?为何还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