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井底之蛙

手机里的大明朝 叫天 4232 字 2个月前

又是快两个月,万历皇帝不理朝政。虽然说皇帝好像是在捣鼓什么改良火枪,甚至还很嚣张地鄙视过当前的火枪,但是,已经有一些御史言官上奏劝谏皇帝了。

当然了,这些奏章都被留中,万历皇帝忙着打造后装枪,理都没理。不像以前一样会生气,会处罚。

骗不到廷仗,就无法刷声望。于是,很多文官就都在等着皇帝忙完。

等到皇帝忙完了,拿出他改良之后的新式火枪,再喷就是了。

只要存心想找问题,那问题就一定是存在的。

因此,当内阁和六部尚书收到皇帝旨意,说武英殿议事之时,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的御史言官,顿时闻风而动,纷纷上奏要求面圣。

理由当然不是说你这个boss出来,赶紧刷声望,而是各有各的理由要上奏。

万历皇帝在之前发飙之后,他母后再也没有管过他,让他感觉身上少了一座大山。如今手中握有改良后的火枪,底气十足,听到文官的要求,二话不说,立刻就答应了,也不在武英殿议事了,改金銮殿。

对于这些文官,动不动就顶他的,他也早就想治一治他们了。

朱海军因为事先知道,便在他开朝会的时候,也时空通讯,连上万历位面看热闹。

金銮殿上,见礼完毕之后,内阁首辅王家屏先出列奏道:“陛下,青海蒙古已被击退,大军凯旋,封哱承恩为辽东总兵,并调离宁夏,但其向朝廷上了奏章说患病无法成行。”

“哱承恩之依仗,在于他的两千多家丁。朝廷所虑,也是其两千多家丁。”

万历皇帝知道,如果是在原本的历史上,那哱承恩已经造反了。但是因为他得到恩师的提醒,事先派了大军过去坐镇,所以哱承恩还没有造反。

内阁的处理意见,本来是把哱承恩调离老巢,正好倭寇要入侵,就让他去打倭寇,消耗他的手下家丁。结果哱承恩不上当,竟然借口生病不肯去。

宁夏巡抚党馨也有奏章,说他派人去看过,生病是真,但是其不想离开也是真。按照党馨在奏章中的意思,哱承恩已经尾大不掉,对朝廷又没有忠心,不如趁机解其职。

万历皇帝听了之后,便问道:“内阁是什么意思?”

“陛下,一个哱承恩并不足为虑,所虑者为西北归化将领皆有不少家丁,一旦反叛朝廷,则声势极大。不止西北如此,各路边军,皆是如此。”

包括有名的李如松,甚至之前的李成梁,同样都是有几千精锐家丁。他们忠于朝廷,那还没什么。要是像哱承恩一样对朝廷没有多少忠心的,那问题就大了。

在正月里的时候,皇帝把这事揭开了锅盖,暴露出了这个问题,王家屏等人仔细统计各地情况之后,就甚为忧虑。

这一次,他先上奏西北之事,最根本的目的不是说怎么收拾哱承恩,而是这個家丁制度,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但是,该怎么变,还没有结果。

首辅一说完,另外一个内阁辅臣张位便也站了出来,向万历皇帝奏道:“陛下此前所言,要重建京营,如若京营真能强大,则进行家丁制革新,或可考虑。然陛下一直在宫中,不见京营动静,不知可有章程?”

兵部尚书石星看了户部尚书一眼,也跟着出列奏道:“所谓京营强大,非一般强大便可。九边边军,各将家丁,皆是能征善战之士,京营久未征战,要想威压边军,非一般想象便成。微臣以为,还是要从边军抽调精锐之士才行。”

京营不能打仗的问题,从嘉靖朝一直头疼下来的。也从边军抽调过,但是没过多少年,京营就又不能打了。

事实上,从土木堡之变之后,京营就一直被边军压制,战力根本就不能看,这是公认的事实。

石星显然觉得万历皇帝怕是不知道边军和京营的差距有多大,因此特意提醒了一下。

他们两个人带了头,其他文官便也纷纷上奏。虽然一开始的时候,还是革新军制的问题,但是,到了后来,矛头就开始慢慢转移,变成了攻击皇帝不作为,又缩在宫中不好好处理朝政。各衙门官员的空缺不补,衙门运转不灵。

甚至还有的御史言官,开始攻击皇帝假借太祖皇帝之名,行怠政之实。要求皇帝为祖宗江山社稷计,每日理政,尽快补足官员之空缺。

朱海军听了一会之后,也不得不摇头,就这样的场景,在洪武朝或者永乐朝哪有见到的。

他不是没看过洪武皇帝上朝,那些文官哪个不是规规矩矩的,皇帝说什么,他们就跟着议什么,绝对不会出现这样说着说着就开始指责皇帝的事情来。

朱海军也知道,归根到底,还是万历皇帝的威信不够。

于是,他便对脸色有点不好看的万历皇帝说道:“你不用担心,你先拿出后装枪震慑他们,至于其他事情,我都有计划,我们一步步来,等到你有初步的威信之后,我再让太祖皇帝显灵一次,给你撑腰。”

如果皇帝没有一点威信的,哪怕放朱元璋的视频,这些文官也不会毫无保留的相信,反而会从各个角度挑刺,发疑问。

就如同之前一样,他们还想核实太祖皇帝到底是不是太祖皇帝。只有建立了威信,这些文官才会时刻认得自己臣子的本分。

说到底,还是文官体系已经膨胀到很强大了,不要说武将了,就是皇权要想治文官体系,那也得是英明的皇帝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