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哪个老王,这姓王的多嘞很,你哪个单位的?”
“民俗文化兼考古行动队的,听说恁村里有个老王,可有本事,我来拜访一下。”
温言在身上翻了翻,也没找到什么证件,他直接将直板的手机拿了出来,调出来一张照片。
那老农一看,看不懂,但是大为震撼。
老农的态度好了不少,他看不懂,也没听说过,但想来温言这么明目张胆,肯定不是什么间谍。
“你来干啥的?”
“粮不够家里人吃,来买点粮。”温言压低了声音。
“伱这家里几个娃了?”
“家里八九张嘴吃饭。”
老农秒懂,很多人没那么多粮票,但是家里吃饭的嘴多,就会悄悄走了几十里路,去别的地方买点粮。
尤其是有些没地的工人,都会偷偷这么干。
要是有认识的人,悄悄去村子里买最合适,除了留种,一般村民都会尽可能的多留点口粮。
老农没太多怀疑了,主要是温言一口本地的方言,明显不是才学的。
老农压低了声音道。
“俺一听就知道恁要找的是谁,你最好别去,那家伙,老搞封建迷信的东西,你在城里有工作,可别沾上他。”
“我就买点粮,天亮之前就走了。”
温言在兜里摸了摸,给老农了递了跟烟。
老农一看还是过滤嘴的烟,没舍得抽,闻了闻之后别在了耳朵上,他指了指一个方向。
“你要去就赶紧去吧,他家里肯定有余粮。”
“行,谢了,叔,那我赶紧去了。”
温言告别了老农,快步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前行。
他刚才在墙上的标语里,看到了一个标语下面还标注了时间,差不多是四十多年前,跟他大致判断出来的结果差不多。
温言小时候,隔壁的好几家都是来自于中原郡,听说是逃荒去的关中郡。
那时候几个老爷子没事了教育后代,说起曾经有多难的时候,温言都是看乐子,不知不觉也听进去了一点东西,对这个时代的中原郡多少有些了解的。
他还记得,那时候邻居的老爷子说起曾经逃荒的事,他问了个特傻逼的问题,遭灾没粮没吃的,不是有河吗,为啥不吃鱼,是不是那时候油少,鱼不好吃?
然后,老爷子说,信球吧,树皮都吃了,水都莫,吃啥鱼。
温言被臊的满脸通红,那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没文化真可怕。
再记得的事情,就是那老爷子人很好,做的卤面很好吃,每次做卤面都会给端一碗。
后来,他大一点了,倒是也挺喜欢听老人讲故事,讲着讲着,就开始吐槽现在年轻人身体素质不行,他当年担着几十斤东西,走几十里路,都没感觉怎么样。
没想到,那时候没事听的东西,现在还能用得上。
他说是来买点粮,这里的老农立马就不怀疑了。
他行走在村子的土路上,心里给那个为了阻止他前往王家坳,坑他来这里的人记了一笔。
这事给温言提了个醒,以后不能太过依赖能力了。
永不迷路的确没迷路,他的目标定在了王家坳的村子。
现在的确来到了王家坳,只不过不是王建军回去的那个王家坳,而是几十年前的王家坳。
那种苍茫岁月铺面而来的感觉,温言太熟悉了。
他确信,他不是穿越了,穿越到几十年前这种事,至少不会这么轻描淡写。
这里八成只是一个用来暂时困住他,用来拖延时间的地方。
不过,这也正好,正好可以先去看看王建军的爷爷。
他刚才问了问那个老农,从老农话里,可以听出来,他要找的老老王,这个时间还在。
他顺着老农的指引,一路来到了村子另一头边缘的地方,到了这里,一眼就看到,小坡上有一栋土房子,外墙是用泥砖,混杂着瓦片堆砌而成的。
外面还能看到一小块菜地,里面最多的就是豆角和大葱。
这个点,已经看到烟囱在冒烟,灶房里生起了火。
温言来到门口,敲了敲门。
“谁呀?”
“我。”
“你谁呀?”
“叔,买点粮。”
听到这话,才听到院子里有了动静,门闩被拉开,一个披着袄子的老者缓缓打开了一点门,打量着外面的温言。
温言看到老者的瞬间,眼皮便微微一跳。
因为他看到提示了。
“祭(大祭)”
“灵气复苏之后,最快觉醒的祭,也是唯一的大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