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三观也有类似之处,贾宝玉对世俗的钱权名利表面上鄙视和厌恶,但事实上并没有摆脱,妙玉其实也类似,从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就可以推测出来。
一个真正不在乎名利权势的人,根本不会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类的话,因为在他们心里“铁门槛”和“土馒头”就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强调。
一个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从不在乎钱的人,他一定是最在乎钱的人,否则何必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呢?
这就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以看成是对这一类想要看破却看不破的人的总结。
直至最后贾宝玉出家,其实他仍没有看破,如果真的看破又何必执着于出家这种形式呢?
入世和出世不是一样的吗?生活和出家不是一样的吗?生和死不是一样的吗?
刻意去追求其中某一个方面,其实都是一种执着,都是没有看破的表现。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宝玉虽然有块玉,但却是块假的宝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他是一块淖泥也没什么毛病。
至于他们成亲以后是一起好好过俗世生活,还是相约着参禅打坐、谈经论道,都是他们自己的事。
贾政和王夫人并不是很满意,毕竟妙玉是个出家人,贾政想和书香门第联姻,在朝堂上拉拢文官势力,王夫人想把王家的女子嫁给贾宝玉。
得知王夫人的主意,贾政当即改口同意了宝玉和妙玉的事,如果真给宝玉找一个王家人,只怕宝玉今后的生活就没法过了。
不是说王家女子不好,而是贾宝玉不适合,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一个家庭内发生碰撞,注定会是一个悲剧。
经过贾赦的劝说,妙玉也同意了,她对宝玉的印象还不错,甚至有一些别样的情愫。
至于迎春,贾珠为其挑了一个英俊儒雅,刚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
能用银子解决的事,在贾珠这里都不是事,多给迎春准备一些嫁妆就是了。
以迎春的性格,给她安排一个武将,贾珠担心他们双方没有共同语言;给她安排一个勋贵子弟,又担心迎春会被欺负和利用,而且勋贵子弟身上难免有些不好的习惯。
寒门读书人,小有家资,有共同语言,不会被夫家欺负,还长得帅,应该是最适合迎春的夫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