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贪腐。。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1223 字 3个月前

“故朕欲正本清源,先足官员之禄,再严惩贪腐,使百官无后顾之忧,共谋国是。”

此番言论,既揭露了明朝俸禄制度之弊,又彰显了皇帝革故鼎新之决心,令在场之人无不肃然起敬。

洪武、永乐盛世,大明铁骑百万,宝钞坚挺,皇恩浩荡,官员俸禄丰盈,执法如山,斩奸除佞,正气凛然。

然土木堡风云突变,大明皇权陷窘境,兵微将寡,财库空虚,对贪腐之风,只得隐忍不发。此中缘由,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尤为关键。

两汉以粟易禄,尚能维系,而大明经济之策,错综复杂,张居正变法后,白银为尊,海贼携银涌入,银价暴跌,官员俸禄难以为继,生计维艰。

小主,

户部尚书朱厚熜,二十七次京察,贪墨之风依旧。

闻涨俸之议,群臣非但不喜,反添忧虑。

毕自严挺身而出,直言不讳:“陛下,国库空虚,恐难支官员俸禄。”

朱由校闻言,神色微变,旋即豪迈道:“朕自有良策,内帑补之。”

言罢,朱由校展卷《万历会计录》,此书乃张江陵督修,详载大明财政之经纬,自隆庆至万历,历经数载而成。

地理分卷,细至府县,田粮、边饷、库监、俸禄等,无一不备。此书沿用至崇祯,毕自严《度支奏议》亦受其影响,虽为初稿,却为崇祯拨云见日。

朱由校手执此书,实乃户部尚书李汝华之谋。

万历末年,为应辽东战事,李汝华屡请加赋,终得朱由校首肯。然天启皇帝深知,此举无异于火中取栗,民间怨声载道。

天启皇帝之豪横,非因加赋,而在于其擅“抢大户”,杂项银、盐课银、关税银,源源不断,终聚巨资。

李汝华年迈请辞,朱由校遂委重任于毕自严,望其能重整大明财政。

毕自严领命,誓不负皇恩,与袁可立、王三善共谋大计。

“官员涨俸,国库、内帑共担之。”

朱由校一语定乾坤,毕自严等领旨,誓将京官名额、薪俸梳理清晰,以报皇恩。

三人离去,朱由校之声回荡堂中:“勿负朕望。”

言简意赅,却重如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