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矿税!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3180 字 3个月前

徐光启、毕自言、袁世振洞悉圣意,却也不得不顺应时势,采取迂回之策,先谋而后动,以求平稳过渡。

至于朱由校,一切尽在掌握,东厂耳目遍布,民间舆情,尽在掌握之中。

矿税新政,悄然布局,静待时机成熟,雷霆一击。

顺天府辖下的几座矿场,竟悄然迎来了几位儒士应聘账房之职,此中缘由,颇为蹊跷。

然而,朱由校陛下对此,却似有意无意,未加详询。

正值工部与户部酝酿变革之际,都察院内,左都御史张问达独立于衙门之前,沐浴于晨曦微光之中,却难掩心绪之沉重。

昔日西苑宫门外的那场“奏对风波”,令都察院人才凋零,昔日繁华,今朝寂寥,每每至此,张问达心中不禁泛起阵阵寒意。

“总宪大人。”

一声轻唤,打断了张问达的沉思。

原是手下人禀报:“司礼监差人送来《宪纲事类》一册,据说陛下亲自御批。”

张问达初时恍惚,复又清醒,忙道:“速速呈上。”

接过书册,他心中稍安,毕竟非是祸事临头。

步入班房,张问达细细翻阅起这本皇帝御赐的《宪纲事类》。扉页之上,“京察”二字赫然在目,且已被圈点,不禁令他脊背发凉。

京察,乃大明自我净化之利器,旨在清肃官场,赏罚分明,每六年一举,以守、政、才、年四标准衡之。

回想万历四十五年丁巳京察,东林党人李三才因此遭贬,党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而今,陛下突然赐书,莫非意在重启京察?

张问达心念电转,旋即摇头自笑,皇帝睿智,断不会轻启战端,尤其是在魏忠贤因“结党”之由受罚之后。

他继续翻阅书页,心中充满了对皇帝意图的急切探求。

这册《宪纲事类》,究竟隐藏着何种深意?

翻动间,张问达额上汗珠密布,宛如细雨连绵。

及至书页尽头,帝王手谕赫然入目: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则结党营私。”

“卿,诚为君子楷模!”

这突如其来的赞誉,让张问达脊背发凉,面色瞬息万变,青红交织。

顾宪成名联“风声雨声”,东林书院的印记,皇帝何以洞悉?

自诩君子之他,内心却泛起涟漪——东林之暗流,他岂能不知?

“朋党”二字,如影随形,难解难分。

皇帝之赞,实则暗讽其结党营私,令张问达心如刀绞。

书卷落地,啪嗒有声,他瘫坐椅中,目瞪口呆,致仕之意油然而生。

递上《宪纲事类》,是帝王给予的颜面,亦是自请归隐的暗示。

若不识抬举,恐将颜面扫地。

天启年间,东林之败,始于叶向高之退,此乃历史之鉴。掐断核心,方能瓦解其势。

天启三年,东林鼎盛,然内部已现浮躁。赵南星搭台,叶向高批红,正气盈朝。

然,叶向高作为政坛老手,深知与帝宠之臣保持距离之道。

然其背后势力贪婪无度,迫其对抗魏忠贤,以保皇权不旁落。

初时,叶向高避而不谈弹劾,以魏忠贤规劝皇帝之实例,驳斥东林偏见,并暗示缪昌期勿触龙鳞。

然缪昌期刚愎自用,反将此事告之杨涟,引发轩然大波。

叶向高顿时陷入信任危机,被斥为“邪党”。

为平息风波,叶向高求助于李应升,岂料李应升又转告杨涟,事态愈发不可收拾。

杨涟怒而欲公之于众,幸得汪文言调停,方得平息。

叶向高终以内阁之名上书,劝皇帝宽待魏忠贤,然朝臣怨声载道,终未得逞。

随后,杨涟再度施展妙笔,对叶向高发起雷霆一击——一纸奏章,细数魏忠贤二十四宗滔天大罪,其中尤为讽刺者,乃指魏贼目不识丁。

此举激得魏忠贤勃然大怒,竟亲临内阁,与叶向高当面对质,手指内阁重臣沈淮,傲然言道:“教我识字者,此人也,尔再言我不识一字试试!”

至此,魏忠贤与东林党人彻底决裂,风云变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紧接着,以东林领袖杨涟为核心的十三君子,逐一陨落,命运多舛。

于朱由校这位帝王而言,平息东林之乱犹如探囊取物,只需擒贼先擒王,余者自会如筛豆般逐一筛选,去芜存菁,朝堂风波瞬间平息。

大明江山,唯皇权独尊,党争之祸,皆成过往云烟。

果不其然,朱由校料事如神,午时未至,张问达乞骸骨的奏章便穿越内阁,静静躺于龙案之上。

面对韩爌“回拒”的票拟,朱由校嘴角微扬,冷峻一笑:“三请三辞,唯帝王登基方显庄重,一介臣子,何敢妄言?”

言罢,朱笔一挥,否决票拟,御笔亲书一“准”字,尽显帝王威严。

随即,朱由校转向刘时敏,淡然吩咐:“着六部举荐新任左都御史人选。”

刘时敏躬身领旨,即刻派遣宦官传旨四方,心中暗忖:左都御史之位,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场好戏即将上演。

而在这宫廷权谋交织之际,京城至山海关的驿路上,驿卒策马疾驰,身姿前倾,力求人马合一,铃声阵阵,急促而有力,宛如战鼓催征。

沿途驿站,闻铃而动,接力传递,三百里加急公文,如同空中接力,昼夜不息,直抵京师。

此等速度,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皆因朱元璋所创驿站制度之精妙,直至清末电报兴起,方被取代。

明朝驿站,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各司其职,效率卓绝,远胜元代之杂乱无章。

夕阳西下,驿卒背负旗帜,风驰电掣至安定门外,守门士卒见状,高声呼喊,城门为之大开。

"驿使驾临,门前众人速速退避,以迎尊驾!"

"退!速速退让!"

自辽东烽火连天,驿使穿梭安定门如织,守门将士已练就从容之态,即刻以洪亮之声,向门前熙熙攘攘之人厉声宣告,宛若秋风扫落叶,不容迟疑:"莫挡驿马道,若有冲撞,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