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王思政:死守长社

面对这块凭空多出来的地盘,宇文泰并没有高兴多久,他很快就意识到麻烦也快跟过来了。宇文泰心里很清楚,虽然看起来西魏捡了很大的便宜,但这主要是因为东魏那边高澄刚接班不久,还在忙于巩固地位和对付侯景,没时间搭理王思政。以高澄的小霸王性格,哪能平白无故吃这么大一个哑巴亏?一旦他缓出手来,肯定会派兵过来找王思政算账,那时候自己要不要出兵救援?河南这块地方是四战之地,人少了根本守不住,人多了就又搞成东西魏大决战了,而那正是宇文泰极力避免的情况。

就在宇文泰没想好怎么处理河南这块烫手山芋的时候,突然收到王思政给他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王思政申请把自己的指挥部挪到颍州的治所长社,也就是东西魏最前线的位置。

王思政最开始的指挥部在广州的襄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距离前线虽然也不算太远,但还是属于后方。他之所以要把指挥部前移,主要是因为现在河南地区刚拿到手,还不太稳定,守将们也知道东魏大军迟早会杀过来,心里都在打鼓,在这种情况下,总司令主动顶到最前线,目的就是以身作则给大家当表率,让其它地方的守将放心。

只要长社不丢,长社身后的其它州郡就不会有危险。而守城恰恰是王思政最擅长的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见信之后,宇文泰第一反应是有些不妥。他觉得王思政这哥们有点儿太个人英雄主义了,长社那个地方跟玉璧可不一样,周围一马平川连个屏障都没有,跟东魏又挨得那么近,如果敌人突然杀过来搞四面合围,你这个总司令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他建议王思政还是把指挥部放在襄城,留点儿战略纵深,确保紧急情况下关中出兵救援也来得及。

宇文泰本是一番好意,没想到王思政不领情。王思政是个政治抱负极强的人,对自己的安全完全不在意,他只想尽量多做一些事情,帮助元魏皇室恢复江山,也为保皇派势力多争取一些政治筹码。他再三向宇文泰请求,坚持要顶到前线去。为了让宇文泰放心,他甚至拍着胸脯打下包票:

大丞相不是担心来不及出兵救援么?那咱们提前约定好,一旦长社被围,敌人陆攻三年、水攻一年之内,朝廷不用管我。如果超出了时间,救不救我朝廷可以自行裁定。

宇文泰被整得实在没办法,后来想想算了,既然王思政主动求仁,不如就成全他吧。他如果真能守住长社,对西魏自然大有好处;就算守不住,反正那块地方也是白赚来的,丢了也不心疼,而且王思政属于保皇派,对我的忠诚度不够,将来我要有什么动作他搞不好还会反对,这回权当借高澄的手除掉一个异己好了。

得到宇文泰的许可之后,王思政当即领兵入驻长社,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城防建设工作。

王思政搞防御工程真是一把好手,除了前面玉璧和弘农的成功案例之外,他当荆州刺史的时候,又自武关向南一口气修了三十多个防御城池,前后绵延一千五百多里,极其壮观。这次加固长社也一样,王思政趁着东魏忙着对付侯景的当口,抓紧时间做好各项守城准备。

粮草器械什么的其实都好办,麻烦之处就在于长社城的地理位置有些先天不足。长社位于豫东平原边缘,整体地势太低,而且北有洧(wěi)水,南有颍水,对付普通的陆攻还好,一旦敌人引水灌城麻烦就大了。王思政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在跟宇文泰的预定中承认水攻只能支撑一年。

即使清楚长社的软肋所在,王思政也不想后退,他对自己的守城水平极其自信。而且凡事不能都往坏处想吧,万一东魏那边想不到水攻这个方法,那己岂不是赚了?

等高岳领兵过来的时候,王思政这边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高岳是高欢的堂弟,也就是高澄的叔叔,在东魏政权里的地位极高。他十九年前在韩陵协助高欢击败尔朱联军,从此一战成名,但之后的这些年里要么在朝中辅政,要么担任大州刺史,基本都在后方坐镇,很少再出来打仗。这次是高澄接班之后,信不过其他人,才又把这个堂叔搬出来统领大军。

不过实践证明,高岳打仗冲锋还行,指挥大军团作战的水平不太够。他刚到长社,就当头挨了王思政一记闷棍。

当时王思政知道高岳久不上战场,缺乏实战经验,所以有意想要赚他一把。他命令长社城的守军偃旗息鼓,假装是一座空城。高岳见长社城墙上连个守军的影子都没有,以为王思政被自己吓跑了,心中大喜,当即下令部队准备登城器械,打算直接爬进去就结束战斗了。

就在东魏士兵吭哧吭哧架好云梯,刚想往城墙上爬的时候,长社城的城门突然大开,几千名骁勇的西魏士兵闪电一样杀了出来,直冲高岳的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