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戴云休沐一事,康国皇宫景阳宫中很快得到消息,高世尧站在大殿中轻摇折扇,低声问:“天福,戴云做事令人看不懂,组建京城骑兵营这个主意甚好,朝堂之上一切平静,戴云此时休沐多日,定是有事而为。”
段天福手握拂尘,“陛下,越国公身兼刑部右侍郎,北境观察使,振威大将军,太子少师,日常事务繁多,偶尔休沐几日,合乎人情!”
“听闻戴府有喜事,秦国依兰公主已有身孕,戴府之中可有安插的暗探?”高世尧从街市上听到传言,想探究这一消息的真假。
段天福低头沉思,“戴府之中安插暗探甚难,戴府现有五百府兵进驻,近几个月京城之中有一股不知名的势力在游动,老奴正在暗查这股势力。”
“天福,京城一众世家和皇室宗亲依然对九五之尊有所觊觎,听闻定王府的暗探遍布大康和秦国,朕一时无法清除定王府的暗探网。”高世尧甚是遗憾。
段天福被景阳宫的寒气困住,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京城这潭水越来越浑浊,一股不知名的势力搅得京城更加浑浊,越国公戴云自从有了青龙剑便很少进宫,一直在外四处巡视督查,好似当年的事情已泄露。段天福当年得到戴府将要遭难的消息便告知陛下,陛下还是拖延救援,其中的疑惑令人不解。这是高世尧心头的一根刺,谁也不敢言说的一根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此时戴云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京城骑兵营的组建上,很少去顾及刑部之事。戴云每日在申时进宫给太子授课一个时辰,这早已成为定制。太子高寅自然很珍惜这一个时辰的授课,亦从中学到不少治国理政之道理。朝堂之上丞相余昀独自支撑着大康朝局,端王高觉在一个月在京城端王府接收到圣旨,这是太子高寅恩准高觉入朝听政的圣旨。太子高寅以高世尧的名义下旨同意端王入朝听政。
端王高觉拿着圣旨回到端王府的银安殿中,客卿纪庐笑着走过来恭贺,“在下恭贺王爷入朝听政!”
端王高觉一屁股坐在王椅上,将圣旨扔到条案上,略带几分生气,“本王无实权无官职,空有一个王爷的头衔!整个朝堂上有丞相,定王,越国公,下有文武百官,本王就是一个摆设!”
“殿下,定王的封地在渝州,越国公的封地在黄州,可找一个借口令定王和越国公回封地,黄州地处西北边境,兵部尚书李昕空有一个尚书的头衔,兵部之实权全部握在定王手中,甚为恼怒;刑部尚书谢青麟在刑部的权利全部被越国公戴云掌控,根本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利;殿下需令两人回封地,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定会感激殿下。”纪庐低声讲道。
高觉无奈地叹息一声,“这个借口不好找!谢家和戴家相熟,刑部尚书定不会出卖越国公,刑部有越国公戴云坐镇,少了不少麻烦。兵部亦是如此,兵部尚书李昕可以结交。派人去查一下余丞相和余皇后之间的关系。本王怀疑余丞相和余皇后是亲姐弟,去派人查一下。”
“余丞相?余皇后?亲姐弟?陛下不知道吗?”纪庐满头是汗,“殿下,太子是陛下的养子,听闻太子和余皇后的关系不好,为何会这样?”
高觉摇着头,“不知道!派人去查一下!若此事为真,这个朝堂令人可怕。当年戴天德和余昀同朝为臣,关系甚好,余昀的家世背景定然不简单!黄州边境的战报可拿来大作文章!若黄州边境有战事,越国公戴云定会回到封地,一旦戴云回封地,太子定会方寸大乱。”
纪庐脸色凝重,“如此也好!在下即刻去查!”
高觉望着纪庐离开的身影,心情格外差,想起明日早朝听政,“定王入朝听政时任兵部员外郎,璟王父子入朝听政依然有实权,本王入朝听政连一个官职都没有。太子和本王皆是皇子,其境遇天差地别!”
此时福黎手握拂尘走进银安殿,躬身施礼,大声说,“老奴拜见殿下!明日殿下入朝听政,可做好准备?”
高觉一摆手,“不用准备,本王先听几日再说,去回禀母妃不用担心本王。”
福黎轻甩拂尘,低声讲,“殿下,陛下近日在景阳宫不见任何人,明日早朝后去问安,必须讨得陛下的欢心方能大展宏图!”
高觉一瞬间开窍了,笑着点头,“本王能入朝听政皆赖母妃和福总管的悉心安排,定不辜负母妃的期望!”
“据暗探来报,近一月越国公戴云在黄州巡视半月,在京城郊外骑兵营训练营地半月,对朝中之事不闻不问,若不是兵部之事,殿下可不用与越国公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