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你们要见孝康吗?

“知道你们都好好的,孝康和他的母亲一定非常高兴,一定想着你们好。”

景春熙忽然笑了,笑容非常和煦,仿佛冬日里的一缕暖阳,让人感到一丝温暖。

她拿起自己的筷子,又招呼他们说:“你们还是快吃饭吧,菜都凉了。”

声音里带着一丝温柔的催促,像是在安抚这些经历了太多风雨的心灵。

也幸亏冬日里都备了个小暖锅,屋里也放了炭盆,不然菜里的油怕都凝固了。

景春熙把陶夫人和小姑娘面前的鸡汤倒进了暖锅里,又给她们重新舀了两碗热腾腾的,自己的碗里也舀了一大勺。

她确实觉得饿了,做了一件大事之后,突然来了食欲,连身体都好像在回应她的心情,为她松了一口气。

看到景春熙率先拿起了筷子,几个人也不再说话,默默地吃着饭。筷子在碗中轻轻搅动,发出细微的声响,却显得屋子里更加安静。

看得出,他们的内心还是沉重的,没有那种即将找到亲人的高兴表情。或许,过去的伤痛太过深刻,让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释怀;又或许,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轻易展露笑容。

吃完饭后,景春熙才缓缓开口:“再过个十天左右,我们也要去往建安郡,建议你们还是跟孝康见一面。”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认真。她顿了顿,又说:“你们能不能抽空去一下陶府?有个图案我和孝康都觉得有点蹊跷,怕是你们祖父特意留下的,也许你们可以看得出点什么。”

她试图为他们找到一些线索,一些可以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陶夫人听了,眼神有点茫然,显然记忆里并没有什么图案的存在。她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努力回忆,却又一无所获。

承睿和承智则是互相看了看,但没有马上回答,像是还有什么顾虑。景春熙又补充道:“不急在这一时,如若要去,阿衡再想办法通知小蛮,到时你们就去长安巷等着。”

她试图缓解他们的紧张,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

景春熙不是他们的亲人,所以他们还有顾虑。他们对景春熙是欲言又止,也有可能是还没找到合适的话,似乎还没从找到亲人的意外中清醒过来。景春熙能理解他们的犹豫,毕竟,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和分离,信任和接纳都需要时间。

“这是一万两银票,城中再下去会稍有好转,但是难保以后新任的官老爷,不会有所动作。你们要注意安全,我会把找到你们的消息尽快告诉孝康。”

景春熙递给他们的是一个小匣子,里面银票面额都是二十、五十、一百两的,也是为了方便他们使用。她希望这些钱能为他们提供一些保障,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少一些担忧。

“不行,景小姐,怎么能要你的?”匣子放到陶夫人面前,把陶夫人吓了一大跳,她极力推脱,并不肯接受。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慌乱和不安,仿佛接受这份帮助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软弱。

景春熙没有办法,又递给了陶承睿,看他有点犹豫,景春熙才说:“孝康也帮过我,帮过我的家人,如果他在这里,肯定给你们的更多。如果他知道你们不收,一定会伤心的。”她试图用孝康的名字打动他们,让他们明白这份心意背后的重量。

景春熙盯着他的眼睛,很坚持地说了一句:“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你们需要不是吗?”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在告诉他们,这是她必须做的事情。

看两兄弟的眼神闪了闪,知道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们,匣子直接塞了过去。

看气氛缓和了一些,景春熙又看着陶夫人劝慰了一句:“罪不及出嫁女,既然您在浔阳城也是足不出户,陶夫人不如听我的,搬回陶府去,我们走后那里也需要你们守护。”她试图用道理说服陶夫人,让她明白这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人吭声,屋子里又陷入了沉默。想了一下,景春熙又说:“府里还有那几个下人,年纪已经不小了,也许也在盼着你们回去呢。”

她试图唤起他们对过去的回忆,对那些曾经陪伴他们的人的牵挂。

听完这句话,陶夫人才抬起了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动摇。最后也只是小声说了一句:“容我们再想想。”

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和疲惫,仿佛这一切的决定都太过沉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