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行回乡

平原大时代 栋梁A 1940 字 3个月前

近年来翟文采举人越来越醉心办学。原上人都知道要找举人老爷得去龙麓书院。

昨晚也不例外,翟举人又留宿在书院内。

翟文采不是一般的私塾先生,他是泇水流域最后一位传奇举人,去省城乡试时因缘巧合结识了实业家张骞,入其幕府专业兴学,并有幸随其北上面见过袁世凯,亲眼目睹了《淸帝逊位诏书》的惊世出台。后其察觉袁世凯意欲复辟,方知政治险恶,非己能为,乃向张骞辞行,回乡耕读传家。

举人家底殷实,良田百顷。亦学张骞办实业并饶有建树,在乡里办了油坊、小纺织厂 和好多店铺门面,人称翟半街。远在淮海城还投资了两座水泥厂。但举人捧在手心的还是这个不挣钱的书院。知道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夙愿是做教育家胜于做实业家。

前几年,举人筹划了数年,买下了鹿呦山麓顶三十亩山地,耗银近万建起龙麓书院。书院迎门牌坊顶廊下赫然悬挂着一块孙大帅的手书匾“先行后知”。靠着孙大帅的威名,龙麓书院在战火不断的年代里毫发未伤,成为难得的一片净土。举人的名望,财力的加持,加上沥血心力扶持,书院声隆日盛,逐渐名扬远播。四乡八镇的学子皆以求学书院为荣。

书院距泇水村的路程寥寥数里,站在书院门口就能看见泇水蜿蜒南去。早前翟举人经常早晚步行往来家与书院间,一路随者如流,途中先生常教吟唱,郎朗唱书声让人听而慕羡不已。龙麓书院上下学路上学子排着队唱那首《送别》是泇水流域一大文化盛事: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举人教唱书是一绝,长时间熏陶,这首歌连田里的农人都能熟练的哼唱。

举人夜夜留宿书院也不全是醉心办学。他还在躲债,一个情债。他后半生最后悔的事之一就是一时糊涂给自己纳了四房太太。这年把来他雄风不在,不再能夜夜揭竿而起了。按说他这个年纪欲望淡的多了,新娶的玉红哪耐的住。

刚过门时玉红还人事未开,大家相安无事,彼此清净。她是抱着还债的念头进的门,她爹因为治病借了举人五十块大洋,还不起就跑来跪举人,“老爷行行好,我家别说还钱了,就是人也吃不上饭了。大孩玉红成人了,能洗衣做饭,与其饿死不如到老爷家当个佣人。”

举人心善,当然不能让饿死人,家里不缺佣人,但添双筷子不是事。玉红来了给举人请安,那天举人正在写春联,玉红穿着水蓝花袄,细长的腰身束着挺拔的胸脯,白生生的脸,清澈的黑眸让人看了都赞叹这是一朵白莲花。人长的俊俏就不说了,居然还识字,随口念出了老爷刚写好的春联:

竹兰梅里藏春色

山水画中收景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