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马失前蹄

平原大时代 栋梁A 1780 字 3个月前

日子淡如水。

安好就是晴。

槐林药店开的不咸不淡。大清早,一家人坐在矮八仙桌上喝糊饾。黄巧云今天用玉米面、大米和脱皮麦粒熬了一锅上好的插筷子不倒的糊饾,又切了一盘子辣疙瘩咸菜丝,就是一顿简单的早饭。就这,在泇水已经很难得了。

小孩吃的快,嘉恒嘉善扔下碗筷急得拎着书包跑去村口集合。举人天天带着学生步行去学堂,这段时间他回村住。举人长袍马褂,白须飘逸,腰板挺直,一众人迎着早霞朝气蓬勃,过泇水,一路吟唱: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每当这个时候,泇水堰上站满了看景的人。活力四射的队伍让人艳羡。

宗震岳把孩子送到书院读书,翟文采很高兴。国民政府最近在各县新办了不少新式小学,书院生源逐渐减少。翟文采亲自考校俩兄弟,根据孩子学力安排到高等班。名师遇高徒,伯乐遇千里马。举人经常孜孜不倦的把他们叫到书房悉心教授。

翟柏涛忙于鲁南革命斗争,没有多大精力搞书院事务,他一直劝告父亲将书院交给政府改造成公办小学。时代在发展,只搞诗书子集的私塾教育,已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翟文采很抗拒地扔下一句话“除非我死了”。

话很硬,但举人心里明白,社会已经不可避免的朝前迈开脚步。故步自封只会作茧自缚,他自己以前也是个革新派,自然懂得这些道理。因此私塾又加了一些课,美术、音乐、算数和英语是从师范请来的大学生教授,他这个私塾是个老新结合体。私塾的学生总算稳定下来。

原上匪患渐渐地多了起来,一到夜里周边开始有零星的枪声。直到马匪试探性的冲击泇水村,人们才清醒地认识到匪患近在眼前了。同时也绝望的明白,那一堵高墙和那浅浅的壕沟终将有一日会被突破。家家开始备乱。

宗震岳暗地里把栓柱叫来,嘱咐他悄悄在槐林药店的东墙外挖一个地窖,以备不时之需。栓柱很卖力,一个人埋头苦干了半个月,终于挖了一个十余平方米的窖子,拉来几大车乱木材堆在上头,掩饰的天衣无缝。要不是栓柱指点,宗震岳围着检查了半天也没发现窖子在哪里,他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