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类既然已得知西边的大概情况,就不需要分散斥候去招惹对手,隐蔽突袭才是正路。
十一月十八,是非常安静的一天,所有人都在赶路。
无论选择哪条路,双方最快也得两天才能碰面,靠近边墙的山路虽然近,沟面狭窄,只能小股通过,大队骑兵反而无法长途奔袭。
德格类带的全是女真人,有一千人可以骑射,但没有阿济格的兵马灵活,阿济格带的人马一半是鞑靼降卒,更善于骑射追杀。
所以他们的运动方向整体偏向西北,先出大山到草原集结,列阵奔袭以保证战斗效果。
陆天明既然到大同,就没想着隐蔽,直接动用军令,把两千神机营骑军带走了,一天奔马,深夜才来到阳和口。
曹文诏在此处训练四千新兵列阵,典型的临阵磨枪。
陆天明忧心战事,心里没谱,没兴趣听他说新兵训练效果,反正这些人只能在境内作战,顶多算跑得快而已,壮胆大于拼杀。
一路大步登上阳和口最高处的山顶,借着明亮的月光扫了一遍塞外的景色。
天地间一片白惨惨的景象,塞外毫无人烟气息,阳和口东面二十里,有一处相对更高的地方叫晾马台,曹文诏安排了一队斥候。
陆天明在关墙上没什么灵感,又下山奔马来到晾马台。
视线更开阔,但依旧没什么特别,只是北面更白了,那里是圪扎海,几百年后都是一个方圆四十里的大湖。
月光撒在冰面上,夜晚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月亮掉落在北方。
曹文诏看他的神色,大概理解他在担心什么,指一指东边道,“东虏就算再快,两天后才能接敌,大山边缘到此地正好二百里,这是骑军奔袭的极限,若到孔有德驻守的下水海,那就超出行程了,疲惫不堪行军等于送肉上门。”
陆天明扭头看他一眼,“你认为东虏会来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