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因材施教,陶顔言便想多说一句,把这段日子从大公主身上想到的事情拿出来,与皇帝聊一聊。
“陛下,臣妾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推行,不如陛下听听看?”
贺临璋来了兴趣,示意她说来听听。
陶顔言认真道:“之前陪陛下南下,遇到洪灾,那时候咱们在蒙城被困,建立了救灾营,当时臣妾记得,最担忧的就是没有药物,产生疫情,其次就是缺少大夫。医者,是国家很稀缺的人才,要培养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很难。臣妾想,是不是可以建一所专门学医的学校,招收想要学医的孩子,让他们就像大公主一样,有机会学习,将来不但可以治病救人,还是一条出路。”
贺临璋很同意她的想法,但是操作起来确实不容易。
“肯送孩子去学医的,要么家里原本就有人学医,想承继衣钵,要么就是从小送去药房学徒,久而久之,收为徒弟,这套本事再传下去。要培养一个大夫出来,需要许多银子,不是一般人家可以负担的。朝廷就算补贴,也不可能扩大范围,更不可能一连补贴十几年。再说了,学费是一个方面,日常的开销又是一笔银子,不给家里挣银子,十年都在花银子,一般人家不会肯的。”贺临璋很理智地分析道。
陶顔言很认可他的说法:“这些臣妾也知道,所以臣妾想,先从小规模的办起,第一批先招收一百人,学费和日常开销都从皇庄出,夫子就找太医院的太医或者京城几家药房有名的大夫教学,一人一年就算贴补二十两银子吧,一年也就两千两银子,十年也才两万两,这点在教育上的投入,并不算多。只要作坊一直在赚钱,完全可以支撑。”
若是这样的小规模,倒是可以操作。
贺临璋看着小妃子:“顔言总是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给朕惊喜。”
陶顔言笑笑:“其实都是大公主给臣妾的启发。大公主自从她生母过世后就萌生了学医的想法,并很认真地去学,感动了臣妾。臣妾推己及人,想着可能还有一些孩子,他们跟大公主一样,有想法又肯学,只不过苦于没有能力,没有机会,他们都是陛下的子民,让他们学有所成,最后获利的还是大周,这是一件造福后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