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除去魏国公这位远离京师权力中心的,剩下的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这三家,不同时期,权势亦是不同。主要是英国公与成国公这两家各领风骚。
初代英国公张辅,在永乐朝的勋贵中,绝对是大拿。
等到了宣德朝,英国公张辅就被束之高阁,受重用的是成国公朱勇。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成国公朱勇要为土木堡之变负责,就被景泰皇帝夺了成国公的爵位。
等到景泰皇帝想要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时,他需要收买人心,所以朱勇的儿子朱仪得以承袭成国公的爵位。
第二代英国公张懋承袭爵位时,只有九岁,就跟个摆设一样。
等到成化朝,张懋成长起来,很受成化皇帝重用。更重要的是,张懋的姐姐嫁给了保国公朱永。
朱永的父亲,是第一代抚宁伯朱谦。天顺朝时,英宗召见第二代抚宁伯朱永,认出了北狩时期,在宣府时,朱永曾拜见过他,于是重用于他。
等到成化皇帝继位,朱永更受重用。这也是必然的,新皇登基,重用的必然是新勋贵。
朱永先因功晋抚宁侯,再晋保国公。
保国公与英国公两大顶级勋贵联姻,风头无二。
接下来的时期,总体相对平淡,等到英国公府再有这种风光,是明末英国公张维贤,先保天启皇帝登基,再保崇祯皇帝登基,两次从龙之功,才使得英国公府在明末重现昔日风光。
能成为勋贵家族的,谁祖上还没有阔过。
张维贤自然清楚伯父张元功对他的期望,同时,他还有些担心。
“伯父,并非侄儿推脱,侄儿在京营中学过步兵作战和骑兵作战,就算是火器,侄儿也精通一些。可海战,侄儿确实不懂。”
张元功语重心长,“你还年轻,不懂可以学。”
“我隐隐有种预感,皇上想将安南、南洋的那些土地,全部收复。”
“别看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是草原,可北边那地,本身就种不出多少粮食,边军还连年烧荒,地都秃了,谁也不愿意跑过去啃沙子。”
“南边的地,好赖不济,能产粮食。”
“至于海战,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慢慢练,总能练出来。就算是练不出来,也无妨,大不了再转练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