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史前及夏商周等历史梳理

凿壁窥光 江枫客栈 6159 字 2个月前

楚地开发成功并取得成套经验后,大禹集团继续如法炮制地,他们治理和开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及江南地区,此时大禹集团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华夏朝廷!

枝强干弱必然造成大树倾覆,为了避免华夏朝廷与大禹集团的分裂和战争,帝舜将华夏帝位禅让给大禹,即帝禹。

帝禹仁慈厚道,虽然帝舜是他的杀父仇人,但是大禹放过了帝舜,让他去南方巡游。帝舜携带亲信及卫队南渡长江,过洞庭湖,沿湘江逆流南上,到桂林,顺漓江南下,到漓江与郁江的交汇地苍梧,并驾崩于苍梧之野。帝舜去世后,随从将他返回,并葬于江南九疑即零陵。

帝舜是华夏族到蜀地后的第八代嫡系后裔,他从小耳闻目睹蜀地民风及浓厚的古越文化,因此他已经完全认同古越文化,认为自己就是古越人,因为他至少有一半纯正的古越人血统,他去南方就是想寻找华夏民族的根源。也许他已经如愿以偿,他安详而满足地离开了这个充满纷争而残酷的世界!

大禹接管华夏江山后,继续进行治水、扩大地区、发展生产、完善国家统治等工作。大禹接管天下十年后,他在向东巡狩江南地区,在今浙江会稽山驾崩。

大禹去世后,大禹儿子启,被诸侯推荐为帝,由于大禹姓夏后,因此,史称其为夏后帝启,国号为夏,史称夏朝。从此开启中国“家天下”模式的帝位宗法继承制度。

启称帝后,有诸侯造反,启领兵亲征,平定叛乱。随后帝启继承父业,继续向北方扩张,兼并其他民族,将河西走廊、秦川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等纳入夏朝的统治范围。

家天下模式的宗法制度从一开始决定了它的宿命,即开朝帝王通过艰难奋斗而得天下,因此前几代帝王深知珍惜国家,以及国家基础即人民。但是王朝末期几代帝王往往生活奢靡,腐败无能,挥霍财力,残害百姓,从而导致王朝覆灭!

距今3600多年前,由于夏后帝桀施行暴政,荒淫无度,导致诸侯昆吾氏起兵作乱。殷契嫡系后裔汤,兴师率领诸侯联军讨伐昆吾。平定叛乱后,汤率军讨伐夏桀。夏朝覆灭后,天下诸侯推举汤为帝。由于四川和长江流域地区是夏朝的根据地,华夏族文化根基雄厚,因此为了减少华夏文化的影响,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根据,汤率领部属和本族移居黄河中下游地区,并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濮阳市淇县,国号商殷,史称商朝。

由于夏朝主要活动区域在四川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按照夏朝传统的地理概念,考古学家肯定不可能在黄河流域地区找到夏朝的历史证据。

商朝是第一个以黄河中下游平原即中原为统治中心的中华帝国。商朝的国民主要包括渔猎民族东夷人,以及从江淮及江南地区北迁而来的古越族和华夏族。

经过夏朝五六百年对母系氏族社会和宗教制度的改革,中华各族人民已经养成了顺应大自然、认命、豁达、务实、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了“神必善,魔必恶,神魔不容,敬神敬人,不敬魔鬼”的神灵宗教观念,建立了“生则有,死则无”、“只要一时乐,不求万世宁”、“今生黯然辛苦渡,胜过地府万世眠”等积极生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宗教神权对思想和精神的控制。

历史学家通过读殷墟甲骨文占卜祭祀文的破解得知,商朝人在祈求大自然恩赐,以及举行战争、王侯丧葬等重大祭祀时,热衷于人祭,这些祭文涉及的人祭数量超过万人!这说明,商朝的原始宗教即萨满教恢复严重,母系社会神权仍然统治着商朝人的精神世界。

在商朝母系氏族社会的制度和习俗,逐步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制度和习俗过度,在国家体制中全面杜绝“神权干政”现象,全面废除女权专享专利制度,废除辟的统治者方式,推行男权方式的帝、王、侯、公、君、卿等封建等级统治制度及体系,在古越族中“王wa

g”是看、望wa

g的意思,因此“王”的原意是监察官和总督;在古越语中“君ju

”与“金ji

”近音同义,因此君的本意是“高贵的执法者”。这些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1027年,商朝末代帝王纣昏庸腐败、残害忠良,引起天下大乱,居于秦川渭泾地区华夏族首领姬发率领部族军队,联合天下诸侯,攻陷殷商都城朝歌,消灭纣王及其朝廷,此时周朝正好运行了573年。

商殷覆灭后,天下诸侯拥戴姬发为天子,随后姬发在秦川丰镐定都称王,并将京畿及王土之外的国家土地分封给姬姓王族诸侯,以及异姓贵族诸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周朝时,朝廷非常重视华夏民族的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周朝的知识精英们对华夏民族的早期历史知之甚少,加上当时中国各族分化严重、缺乏相互认同,民族之间冲突频繁、相互仇恨,因此周朝的民族观念变得非常狭隘,他们将秦川地区及中原地区视为华夏民族的祖宗之地,必须独享和坚守。而祖地之外都是异族,居住在华夏祖地北部的是北狄;在华夏祖地南部的是南蛮;在华夏祖地西部的是西戎;在华夏祖地东部的是东夷。周朝的民族政策是同化异族,让异族改宗成为华夏族,否则就是冒犯和挑战华夏,必须受到讨伐和征服。这种观念和做法必然导致周朝天下各阶层矛盾深重、冲突不断,社会长期处于分崩离析、各自为政、相互仇恨的高危状态。

根据《史记》等史书记载,周朝对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部落、诸侯国、方国等影响力非常有限,周朝对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统治非常虚弱,最终沦为强势诸侯国操控的傀儡,朝廷长期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历史记载,周朝的贵族和华夏族的生产方式为农耕和游牧,他们有时河流地区耕种土地,有时在大漠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由此可见周朝中下层人民并不关心朝廷,他们只想过好生活。

周朝中后期,中国之地进入战国时期,此时周朝完全失去对国家控制,对社会影响,中国之地陷入诸侯相互攻伐的大混乱、大灾难之中。

此时,中原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不可尽数的诸侯国和地方小国,在长江流域地区也出现蜀国、楚国、吴国和越国等挑战中原王权的南方大国。

在这个中华帝国全面进入大混乱前夕,中国出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认为社会的争斗及混乱是由于缺乏“弃恶扬善”的道德教化及规范,缺少规范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规章和法律,因此,孔子提倡恢复周礼(即道德教化及规范的周朝模式),恢复周朝正统(即由周朝立法、司法和执法,平息社会斗争及混乱)。孔子的主张非常善良和正确,但是当时的国家已经形如朽木,它如何能承受孔夫子的精雕细刻?!因此,孔子一生饱受挫折、颠沛流离,虽然终生为儒,桃李天下,但是只能贫居市井,惨淡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