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敢满足和放纵声色嗜欲,
以乱百度?
而扰乱各种法度?
⒁度:法度。
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
⒂服物:使用的器物及礼仪,包括隧葬。采章:采色花纹。
“古人有句话说:‘改换身上的玉佩,就要改变走路的样子。’只有这死后和活着时的服饰器物上的色彩花纹,
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是用来监临统率百姓,而显示尊卑贵贱的差别的。此外,天子还有什么不同的呢?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
现在上天降灾祸于周室,我不过是替先王看守府库的人,如果因我不才,有劳叔父,而将先王的隧葬大典颁赐给叔父,来奖赏对我个人的恩德,叔父定会表面接受而实际憎恶,并且非难我,其实我怎敢有所吝惜呢?”
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
叔父如果能发扬光大伟大的德行,更换朝代姓氏,改变典章制度,创建统一天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功劳,然后采用天子拥有的一切典章制度,来安定百姓,那时,我将流放和躲藏到边远的地方,又有什么话可说呢?
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
如果叔父还是姬姓,就仍将列为公侯,恢复先王定下的职分,隧葬制度恐怕不能改变呢。希望叔父努力显扬光明的德行,隧葬大典将会自行到来。
我怎敢以个人之间的酬劳而改变前代的典章制度,来侮辱天下的人,我将怎样去对先王与百姓?
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又怎样去施行政令呢?如果不这样,那末,叔父在自己的土地上行隧葬之礼,我又哪能知道?”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晋文公于是不敢请求隧葬,接受了襄王赏赐的土地就回国了。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