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庞凤刚来说,这弹弓背后所承载着的那份深深的情意以及其中饱含的真挚情感,却绝非能用金钱来简单度量的。
因为,这份感情来自于他内心深处最为纯净、最为真诚的角落,是一种毫无保留且发自肺腑的情谊表达方式。
话说回来,身为 60 后的庞凤刚,正好赶上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国家推行实施的是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
同时,社会大力提倡广大知识分子纷纷投身到上山下乡的浪潮当中去,插队进入农村地区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并积极主动地接受贫下中农们给予他们的再教育。
值得庆幸的是,当他刚刚升入高中一年级的时候,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画上了句号。
而紧接着在 1977 年,国家又重新全面恢复了高考制度。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当时所有在校读书的学生都被统一要求整体压级一年。
就这样,庞凤刚也幸运地获得了一次踏上高考征程奋勇拼搏的宝贵机会。
知识,拥有着足以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庞凤刚是个性格有些蔫巴但又调皮捣蛋的学生,虽说他的顽皮程度不及那些真正的坏学生,然而他却总是跟着别人瞎胡闹,最终什么有用的知识都没有学到。
即便那些原本愿意学习的人,由于所处环境的恶劣影响,所学也是一知半解、半拉咔叽的,他的情况也和这些人相差无几。
学校大力鼓励学生都积极参加高考,并且还极具关怀地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安排补课,而且还是免费的。
他也满怀壮志,立志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怎奈基础太过薄弱,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好在他最终也算是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只是未能考上大学,而是被漏选进了师范校。
令人感到可怜的是,将近二百名的学生之中,只有十几个获得了继续学习的宝贵机会,而能够考上本科的更是仅仅只有区区几人罢了。
在这两年的学习生涯里,他们竟然换了四个地方就读,简直就像赶上游击战一样。因为他们的家都住在本市,所以自然而然又变成了走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