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古国工业发展的缩影,军情总局在行动

上京,太液池!

清晨时分,姜华在太液池当中开始了新一天的晨跑。

虽然他已经服用过了基因强化剂,里面的活性基因一直都在改造他的身体,让他的身体变得极为健康。

但每天坚持锻炼也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只要不是太忙的情况下,他每天都会围绕着太液池跑上一圈。

“委员长好!”

两名路过的女性工作人员各自推着一辆自行车在内部公路上边说边笑的走着。

当看到小跑过来的姜华时,两人连忙收敛了笑容,停下来向他打了一声招呼,脸色很是严肃。

姜华听到声音后看了一眼,目光顿时就在两人的自行车上顿住了。

“你们是哪个部门的?”

两女中扎着两根大马尾的女生回答道:“委员长,我们是行政院办公厅行政局的。”

此时两个女生的心中都很是紧张,这一点从她们紧握着车把的手势就能够看得出来。

行政院办公厅行政局就是负责整个行政院后勤工作的部门。

姜华点了点头,随即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指着她们推着的自行车问道:“这自行车很新啊?还是飞鹰牌的,多少钱?”

姜华之所以停下来,就是看到这两辆崭新的自行车。

在这个年代自行车也算得上是中高端的商品了,特别是国外进口的自行车,价格非常昂贵。

哪怕是国内厂自行生产的价格也很贵。

因为国内厂基本上都是组装厂,像是作为核心零件的齿轮、牙盘等都需要进口。

在之前一般的自行车都需要上百块大洋。

而且还有所谓的车船税之类的,每年需要缴纳一块大洋。

所以这玩意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消费得起的。

如果在大街上看到骑自行车的,就说明这个人的家庭环境很好。

不过随着复兴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建设已经开始,齿轮、车盘等核心零部件自产已经完全不是问题。

看着两女推着的自行车,姜华一眼就看出是位于沈洲的飞鹰厂生产的飞鹰牌自行车。

而成立这个厂的并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塞北军少帅江景瑞。

在成立飞鹰自行车厂的时候,姜华就告诉了江景瑞,国产的自行车一定要做到物美价廉,最好能够让普通百姓都能够骑得起。

这样不仅是造福于民,同时还能够扩张下沉市场的规模,让蛋糕变得更大。

也正是如此,姜华才对这个厂有所关注。

面对姜华的一连串问题,两女对视了一眼,双马尾女生脸上洋溢着笑容,像是和姜华展示自己的宝贝一般道:“委员长也知道飞鹰牌啊,我们两个还是7天前去车行定的,昨天下午下班后才去提的车。

我们两个买的车都是一样的,只要12块大洋,花了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呢。”

“12块大洋啊.....不错,我继续跑步了,你们上班去吧。”

12块大洋相较于之前的上百乃至数百大洋来说,价格已经降低很多了。

已经算是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了。

按照目前复兴政府设定的地区最低工资执行标准计算的话,基本上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月就能够消费的起。

12块大洋就是最低工资执行标准了。

一般情况下像是上京、津门、沈洲、承北等工业规模更大一些的城市,工作机会也多,所以工资相对而言也要更高一些。

基本上一名普通的工人收入都有20块大洋上下。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