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乐山大佛,迦叶道场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

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完成于贞元19年,历时约90年。

乐山位于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楫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招集人力、物力修凿乐山大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

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

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禅师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

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

元代建宝鸿阁,崇祯年间建佛棚,最终废毁殆尽。

汉传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

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

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