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也没多想,以为闺女在那边,也还是干的是吃苦耐劳那一套,“你娘也能干,走到哪儿都闲不住,我就不过去裹乱了。
你四妗子这头好了,我就和你大妗子一块儿回去老屋,这人一老啊,念根儿的很……”
老话都说七十古来稀,姥姥十八岁时候生的她娘,李青梅又是三十三上有的她,她今年虚岁都二十九了,算下来老太太也得八十了。
尽管她觉得姥姥的日子还长着呢,可老太太自己却一天比一天念家了。
邱玉玲只说叫她先和大舅妈回乡里转悠转悠,“冬天了您去我那儿,到时候叫大妗子陪着,楼房上有暖气,人少受罪的多。”
大舅家的哥哥姐姐的,也都安置好了,有了着落,大表哥李英俊和表姐李英芬新房都分在了武市,就是不住她那儿,大舅妈也有安置的地方。
他家小表哥就更有出息了,他没结婚也就没牵绊,计划明年毕业就能直接进了京市农业局里,按合同返还了厂里四年的资助和少量的返厂违约金即可。
为这事儿,大舅和大舅妈专程给她解释了一通,两人俱是一副对不起她的模样。
邱玉玲好说歹说,才打消了他们的负疚感,还是那句话,返厂协议只是保障,但不是约束,不论是谁,有了更好的出路,都是好事情。
没道理厂里的知青回来的寥寥无几她都不计较,反倒是自家亲戚跟签了卖身契似的不撒手了?
几个人围绕着家长里短,絮叨了一阵,邱玉玲给姥姥留了二百块钱,正好在两个舅妈去厨房忙活的时候干的。
姥姥推着不要,“这是干啥?我又没花钱的地方,我娃年轻、四处奔走呢,用钱的路数多,听话,装回去。”
“姥姥,您就收着吧,您收着我心里头才不惦记,想吃啥吃啥,想穿啥就穿啥,别心疼,花完了还有我呢。”
“什么有你呢?”李青桐一挑门帘进来了,“哟,邱厂长这么有钱呢?出手还怪阔绰的,咋?看不起你舅啊?舅的老娘啥时候叫你养了?娘,还给她,咱有儿子呢,不靠外孙女!”
姥姥没好气的看了眼这没正形的儿子,“你也不小了,玉玲也大了,说话还这么没个谱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