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咱们国家还是太过贫穷落后了啊……

她心里非常清楚,只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祖国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然而此刻毕竟才是 1974 年,距离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开放时期尚有一段不短的时光。

面对这位满心忧愁的老者,她纵使心有所感,却也无法确切地告知他具体还要等待多久才能迎来真正的转机。

听到裴姒锦那充满关怀与慰藉的话语后,孟卫国的脸上仅仅浮现出一抹淡淡的苦笑,然后轻轻地叹息:“唉,但愿事情真能如你所说这般顺利啊。”

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对那些日夜奔波、顶风冒雨的小战士们发自内心的疼惜之色。

然而,面对眼前的困境,他感到自己纵然有心想要改变现状,却又实在想不出什么切实可行的良策来显着地提升这些年轻战士们艰苦的生活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当下整个国家正处于这样一个艰难的时期,各种资源匮乏且形势严峻,使得他纵使满怀热忱和善意,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慨叹一声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端着略显粗糙的竹制托盘匆匆走进来的赵明德赶忙热情地向众人招手示意,并大声说道:“来来来,大伙别愣着啦!先赶紧吃饭要紧呐,要不然过会儿这热乎的粥可就要晾凉咯!”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只见他动作利落地将托盘中热气腾腾的粥一一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众人接过香气扑鼻的米粥后,纷纷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不一会儿功夫,一碗碗见底的空碗被整齐地放置一旁。

随后,大家各自拿起碗走到一旁简单地用清水冲洗干净,接着便小心翼翼地将其送还给炊事班忙碌不停的小战士手中。

稍作休憩之后,众人围坐在帐篷内观察着李霖的状况。

令人欣慰的是,李霖原本苍白憔悴的面容逐渐恢复了些许血色,精神状态看上去也好转了不少。

眼见此景,大伙儿紧绷的心弦总算稍稍放松下来。

紧接着,他们又向守在帐篷外负责警戒的小战士打听清楚附近哪座水库存在较大的决堤风险。

了解到相关信息后,这群勇敢无畏的人们丝毫不敢耽搁,甚至来不及多做休整,便马不停蹄地趁着夜色再次踏上征程,直奔目标地点而去展开紧急处置工作。

在接下来连续数日的时间里,天空不时飘洒着阵阵细密的雨点,间或还夹杂着几场倾盆而下的暴雨。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雨水不断,但得益于之前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及全体人员齐心协力的努力付出,水库的水位始终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并未引发任何严重的洪涝灾害。

至于那片广袤无垠的梯田,只需轻轻松动田边预设的排水口,蓄积其中的雨水便能自然而然地顺着地势流淌而下,滋养着下方肥沃的土地。

居住在地势较低位置的村民家中情况则相对凄惨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辛苦种植的稻谷总算得以保全下来,这意味着春季的收成多少还是有些盼头的。

李霖忙水库的事,裴姒锦跟薛佳怡守着她,防止她能力使用过多而脱力,没办法回去,赵明德跟廖嘉年则是去给小战士帮忙,孟卫国则是去帮忙统筹指挥了。

当众人终于结束手头忙碌的事时,天空已然放晴。

于是,大家纷纷返回当初弃置车辆的地点,令人欣慰的是,先前开过去的车子依然安静地停留在原地。

几人鱼贯而入坐进车内,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车辆向着蓉城疾驰而去,最终稳稳地停靠在了那座小院前。

廖嘉年下车后便急匆匆地出门去购买返程所需的火车票。

而孟卫国先是拨通了赵明德的电话,告知对方派人前来取回这辆车子,并妥善安置处理。

紧接着,他回了客厅,看向正端着水杯在喝水的裴姒锦,温和地说:“咱们马上就要启程回去啦,方才我已经和老赵通过电话,得知你爱人此次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恰好他明天也要踏上归途,所以我就请老赵顺道安排一下,带你一同返家。”

裴姒锦听闻此言,原本没什么精神的眼眸瞬间变得明亮起来,她兴奋得连连点头应:“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