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旁边走来一位老农,好奇问道:“李大夫,您瞅这草作甚?”李时珍笑道:“老哥,这可是白药子,味辛,性凉,能散瘀消肿嘞。”老农瞪大眼:“真有恁大本事?”
李时珍道:“若有人中毒或是跌打损伤,将其捣烂敷上,大有好处。我曾遇一人,身中无名肿毒,我用这白药子加上些许酒捣成糊,给他敷上,没过几日就消肿啦。当时那人半信半疑,我呀,心里也有点打鼓,不过咱得相信药草的神奇嘛。”说着,眼睛亮晶晶的,透着自信。
周围采药的学徒们听着,皆露出敬佩神情,山间回荡着他们爽朗的笑声。
众人正说笑间,一位年轻人匆匆跑来,满脸焦急:“李大夫,我娘病了,腿疾犯了,疼得厉害,求您快去看看吧。”李时珍二话不说,背起药篓便跟着年轻人走。
来到病人家中,屋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草药味。李时珍先是仔细观察患者面色,眼中透着关切,轻声问道:“老嫂子,这腿是怎么个痛法呀?像针扎一样,还是隐隐钝痛呢?”那妇人皱着眉答:“像是有东西在里面钻,揪心的疼。”
李时珍搭脉后,心中有了数,笑着说:“莫慌,今日我正好采了些威灵仙,这威灵仙呀,味辛咸,性温,善祛风湿,通经络嘞。”说罢,他吩咐学徒去熬制威灵仙汤,并嘱咐加些姜片驱寒。
接着,他转头对妇人说:“老嫂子,这病呀,除了喝药,还得吃些温热之物补补身子,比如炖只老母鸡,放些红枣枸杞进去(食疗)。”妇人感激涕零。众人看着李时珍有条不紊地诊治,无不钦佩,屋内气氛虽紧张但充满希望。
几日后,镇上又有人来找李时珍看病。来人是个瘦高个儿,愁眉苦脸地说:“李大夫,我这身上老是莫名其妙地青一块紫一块的,也没磕着碰着呀。”李时珍看着他,眼神专注而沉静。
李时珍先绕着这人转了一圈,细细打量(这是望),鼻子轻嗅(这是闻),随后温和地问:“这种状况多久啦?平日里饮食可有啥特别之处?”(这是问)接着搭上他的脉搏(这是切)。
一番诊断后,李时珍抚须笑道:“兄台,你这病症啊,可用茜草试试。这茜草啊,味苦性寒,归肝经,它可是化瘀止血、通经的妙药哩。就像那忠诚的小兵,专门清理身体里瘀血捣乱的家伙。”
那人一脸疑惑:“真这么神奇?”李时珍哈哈一笑:“那可不,不过呢,你用药期间,饮食可得注意喽。多喝点儿红豆薏仁粥,除湿气,这就好比给身体大扫除前先清清路障。”
说罢,李时珍亲自去取来茜草研磨,那模样轻松自在,学徒们围在一旁静静观看学习,屋内满是草药香混合着淡淡的米香。
瘦高个儿将信将疑地拿着李时珍配好的药回去了。过了几日,他满面春风地回来了,一进门就拜谢李时珍。原来那茜草当真有效,身上青紫渐渐消去。众人见状,对李时珍更是推崇备至。
这天,镇外来了一辆马车,下来一位衣着华贵之人。原来是邻县县令听闻李时珍医术高超,特来求医。县令捂着胸口说自己心悸难安,夜不能寐。李时珍仔细诊断后,却摇了摇头。
众人皆惊,以为连李时珍都无计可施。谁知李时珍缓缓开口:“大人这病,药物只能为辅,根源在于忧心过重。大人莫要执着于官场得失,需放宽心才是。我开些宁神静气之药,同时大人应多游山玩水,舒畅胸怀。”县令听后恍然大悟,连声称是。
此后,李时珍的名声越传越远,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他依然耐心诊治,带着学徒不断钻研医术,在小镇书写着一代医圣传奇般的行医篇章。
一日,诊所来了位咳嗽不止的老者。李时珍赶忙迎上前去,脸上带着关切之色。
“老人家,您这咳了多久啦?”李时珍一边搭脉,一边问道。
“哎,好些日子咯,感觉喉咙里像卡了东西似的。”老者满脸愁苦。
李时珍闻了闻老人呼出的气息,看了看舌苔,心中有了计较。他转身从药柜取出马勃,笑着对学徒们说:“今日咱就讲讲这马勃。此味药,性平味辛,其貌不扬,就像个灰扑扑的球儿,却是清肺利咽的好物。”
他又转头对着老者说:“老人家,这马勃捣成末,混着蜂蜜水服下,不出几日便能减轻症状。平日再吃些梨汤润润肺。”
学徒好奇道:“师傅,为何要用马勃呀?”
李时珍摸摸胡须,狡黠一笑:“你们瞧这老儿,咽喉红肿,肺气不畅。马勃恰似那清道夫,性味辛平,正好驱散秽浊之气,就像派兵去清扫堵塞道路的杂物一般。”
老者半信半疑地拿药离去。几日后,老者欢快而来,“神医啊,那马勃真灵验,现在我喉咙舒服多了。”李时珍欣慰地笑了,诊所内一片欢声笑语。
这天,诊所刚开门不久,一个年轻人搀扶着一位病恹恹的妇人走进来。李时珍抬眼望去,赶忙起身相迎,眼睛里满是专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