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墙夼水库上游流域五莲县境内的坊子村

家乡美01 山东人秦 1806 字 2个月前

五莲县境内的坊子村的历史和传说

五莲县坊子村的历史和传说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历史和传说:

1.厉应九:

·厉应九是坊子村的一个武术世家传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的家族擅长长拳,厉应九本人也因其卓越的武术技艺而闻名。他曾在驮儿山上领导农民与官兵进行抗争,后成为坊子村武术的领袖。厉应九不仅武艺高强,还以公正和乐于助人着称,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和信赖。

厉应九,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生在坊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家祖辈会武术,尤工长拳。这种拳术全是实功夫,习者手脚需“靠三靠,肿三肿,消三消”。其武艺练到能跳过一般围墙,一拳能捅倒壁子墙。

相传,有个武士曾找厉应九比武,厉应九避而不出。这个武士临走时用食指在大门口石墙上划出“巧巧巧”三个字,清清楚楚;三步踏断了门前台阶的三根石条。

武士走后,厉应九出来一看,说道:“吧吧吧,毁了我三根好石条。”用手将三个“巧”字抹了把,字迹全无。这虽属传说,未必确凿,但从中可反映出厉应九功夫不凡。

厉应九性情耿直,乐于助人,办事公道,好打抱不平,深为当地百姓信赖。当地流传着“事大事小,应九到就了”的说法。

驮儿山起义前,他曾在街头村东3里的竹园村宜盛油坊当雇工兼保镖,主要任务是在洪凝、三庄、日照等周围集镇设庄收购花生米。因宜盛油坊大,收的花生米多,所设的庄就大。所以人们都称厉应九为“大庄客”,意思是大果子庄上的客商。

在收购花生米时,他虽收得多,但对小商小贩、小油坊庄上的客商则尽力提供方便,因而结交了四方不少客商。客商们见他对人平等,武艺高强,和他一起赶集、走路又安全,都乐意和他结交,其侠义行为深为周围各集市客商所佩服。

后来,他离开油坊回村种地,并在村里设拳坊,利用农闲时间教习拳术。其间,他结交了一些武林好汉,如前街头村的“闻大刀”,东城仙的朱茂林等等。

当时驮儿山周围各村都习武术,而厉应九为首的坊子拳坊武艺特别高超。因此,周围村习武者自然而然地尊他为师,为首领。这一切,都为他后来领导反洋教斗争奠定了基础。

厉应九领导的反洋教斗争在官府的镇压下失败后,后人担心招惹是非,私下将他的尸体埋入今洪凝街道仲因村。但他的武术一直在坊子村流传,直到20世纪70年代,连小学生也加入习武行列。有“坊子的狗也会二趟锤”的说法,盗贼闻风丧胆,还有“坏人不敢过红泥崖(村北邻村)”的说法,可见其武术的普及状况和防范作用。

孔庆敏、厉瑞行是20世纪70年代坊子村的二位拳师,徒弟们利用工余或课余时间跟孔庆敏学过十趟弹腿、二趟锤、八卦刀,跟厉瑞行学过七节鞭,都曾在村里和学校文艺演出中上台表演过。

孔庆敏和厉瑞行每年都参加潍坊地区武术比赛表演,还参加过全省比赛。孔庆敏的春秋大刀功底浑厚,非同一般;厉瑞行的七节铁鞭挥动如棍,出收自如,二位功夫各有千秋。他们二人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八九十岁时去世。

孔庆敏的孙子孔祥学兄弟继承祖上的习武传统,潜心习武,直到上中学,还参加学校组织的武术表演。

1.柿子树的传说:

·明朝嘉靖年间,坊子村有一棵生长了上千年的巨大柿子树。这棵树因其巨大的木材价值而被一个南方马戏团的探子发现,随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盗伐事件。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争夺及其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明朝嘉靖年间,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坊子村有一棵又高又粗的柿子树,已生长了上千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南方马戏团的一个“探子”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