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额娘去后,他便再没尝过了。

“去吧,正好也累了。”

馆子瞧着不大,可里头别有洞天。

四方着一个台子,进去时正有人说着评书,往上瞧还建了三层,不像是寻常小馆子。

药膳馆子就开在寸土寸金的主街上,这样的地界要么背后有朝廷中人做靠山,要么就是经商世家。

“楼上可有雅间?”

“有的有的,公子往上请。”

几人跟着小厮往楼上请,永琰身边一人随口说起。

“你们这还挺别致,药膳馆子跟个茶楼似的,是当下时兴的?”

“不是,这本就是茶楼,后来被主家盘下来开了这馆子,至于那台子,是夫人喜欢,有时是昆曲儿,有时是歌舞,今儿个是评书,每日上什么按夫人心情来......”

“那你们老爷还挺知道疼人.....”

“那是,我们这向来都是夫人说了算,就算老爷来了也得听夫人的......”

永琰越是听越觉得不对劲,刚想开口,便听到一声娇喝。

“爹爹,娘亲,念儿回来了......”

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一下马车就冲进堂里。

“念儿回来啦,今日可听先生的话?”

“瞧你跑的,快来,娘亲给你擦擦汗。”

听到熟悉的声音,永琰身子猛地一震。

透过三楼雅间的窗台,他看到了那抹熟悉的身影。

她看着那丫头,笑得很是慈祥。

是额娘,这些年她没有变,可又有些变化,他从未见过额娘笑得如此开心的模样。

这就是发自肺腑的笑吗?

难道真的如舒娘娘所说,这些年她在宫里头从未开心过。

“那孩子?”

“哦,听说老爷和夫人膝下无子,后来一伙人逃荒过来,这丫头的家人在路上都死光了,自己一场风寒高烧不退,醒了以后便什么都忘了,老爷夫人便将她留下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养着......”

“几位爷真是好运气,平日都是厨子在,我家夫人鲜少下厨,今日夫人心情好,炖了一锅上好的党参鸽子汤,我家夫人炖的汤可比几个在灶上干了几十年的老伙计炖得好,旁人都没这口福呢,几位爷可要试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永琰盯着楼下幸福的一家三口,心不在焉的说道:“就它了,再上几样时兴的小菜。”

“是,那各位爷稍等,菜马上就来。”

小厮下去后,永琰依旧盯着底下的一家三口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