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二十四)

话说有一天,黄帝陛下突发奇想,决定向岐伯请教一个深奥的问题:“岐伯啊,你说这中医里的‘逆从’是个啥玩意儿?是不是跟咱宫廷里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差不多啊?”岐伯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心想这帝王陛下还真是会联想。不过,他还是耐心地解释道:“陛下啊,您这可比喻得有点偏了。在中医里,‘逆从’其实说的是治疗的方法。逆者,就是正治,也就是咱们平时说的‘对症下药’,哪儿不舒服就治哪儿;从者呢,就是反治,听起来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

“哦?反治?这听着挺新鲜啊!”帝王陛下眼睛一亮,显然被这“反其道而行之”给勾起了兴趣。

岐伯一看陛下上钩了,便继续娓娓道来:“这反治啊,可是中医里的独门绝技。简单来说,就是热病用寒药,寒病用热药,听起来好像挺矛盾的,但实则蕴含着中医的深奥智慧。比如,一个人体内热气太盛,咱们一般人可能想着得用寒性的药来降降温。但有时候呢,这热气太顽固了,直接降火反而适得其反。这时候,咱们就来个‘热因寒用’,用看似热性的药,但实际上是通过激发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让热气自己找到出路,乖乖地散去。这就好比是咱们宫廷里的间谍,明明看着是敌人派来的,但其实心里向着咱,最后还能帮咱们把敌人的情报给偷了回来。”

黄帝听得频频点头,觉得岐伯这比喻真是绝了:“那其他的‘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又是怎么回事呢?”

岐伯微微一笑,继续他的爆笑讲解:“这‘塞因塞用’啊,就好比是咱们宫廷里的那些大臣们,有时候一个个堵在门口,意见不合,谁也不让谁。这时候,你要是直接硬闯,那肯定会闹得鸡飞狗跳。但要是来个‘塞因塞用’,也就是先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先吵吵,等吵够了,意见统一了,自然门就通了。在中医里呢,就是对于那些因为虚弱导致的堵塞,咱们不急着疏通,而是先补补身子,等身体有劲儿了,自己就能把堵塞给解决了。比如说,有人因为气虚导致的大便不通,你要是直接用泻药,那肯定会伤了他的元气。这时候,用点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等气足了,大便自然就通顺了。”

“至于‘通因通用’嘛,那就更好玩了。这就好比是咱们宫廷里的那些宴会,有时候场面太热闹了,大家都吵吵嚷嚷的,你要是直接让大家安静下来,那反而显得突兀。这时候,咱们就来个‘通因通用’,也就是再加点料,让这宴会更加热闹,等大家玩得尽兴了,自然也就不那么吵了。在中医里呢,就是对于那些因为实热导致的通泄,咱们不急着止泻,而是先清热泻火,等火降下去了,腹泻自然也就止住了。比如说,有人因为吃了太多辣椒导致的拉肚子,你要是直接用止泻药,那肯定会把热毒留在体内。这时候,用点黄连、黄芩之类的清热药,等热毒清了,拉肚子也就不治而愈了。”

黄帝听完岐伯的讲解,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岐伯啊,你这中医讲解真是太有意思了!看来,这中医不光是治病救人,还能逗人乐呵呢!”

岐伯也笑着回应:“陛下说得是啊,中医本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既包含了深奥的医理,也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只要咱们用心去学,总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收获。”

说到这里,岐伯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啊,陛下,这反治之法虽然神奇,但也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必须得先搞清楚病因病机,做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也就是说,要先找到疾病的主要矛盾,再根据病因来选择合适的反治之法。否则的话,那可是会适得其反的哦!”

黄帝一听,连忙点头称是:“对对对,岐伯说得在理。看来,这中医还真是得好好学呢!”

说到这里,咱们不妨再举几个具体的中药例子来加深理解。比如说,对于那种因为阴虚火旺导致的口腔溃疡,咱们就不能直接用寒凉的药来降火,而是得用点滋阴的药,比如麦冬、石斛之类的,等阴液足了,火自然就降下来了。这就好比是给火炉加把湿柴,火自然就烧不旺了。

再比如,对于那种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咱们也不能直接用开胃的药来刺激食欲,而是得先健脾养胃,比如用点白术、茯苓之类的,等脾胃功能恢复了,食欲自然也就上来了。这就好比是给农田施肥,土壤肥沃了,庄稼自然就能长得好。

所以啊,这中医的反治之法,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它要求咱们不仅要了解药物的性质和作用,还要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才能做到用药如神、药到病除。

黄帝这天心情格外好,大概是朝堂上的事情都处理得顺顺当当,他悠闲地踱着步子,来到了岐伯的居所。岐伯这老头,别看他平日里总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但一说到中医中药,那眼睛里可全是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