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和路遇“中夏空间站”同样的镜头重现了。
不同的是,这次加加林、捷列什科娃、列昂诺夫、阿姆斯特朗……十位外国功勋宇航员呼喊声更响亮,蹦跳得更厉害,原因无他,这是他们曾经待过的第一代“国际空间站”的“接班人”。
“国际空间站II”?
不错,就是第二代“国际空间站”,由忧爱思、欧洲诸国、脚盆、凯讷德联合研制,共同运营,2030年发射成功。第一代“国际空间站”已于2025年退休坠毁。
地球人皆知,自上世纪公元1971年地球人类第一个空间站腊舍尔的“礼炮”诞生以来,先后有腊舍尔的“和平号”、忧爱思的“太空实验室”、美西方列强的“国际”、中夏的“天宫”几个空间站在地球卫星轨道上运行,可惜它们大部分都寿终正寝,被“火化”在地球大气层中,目前,只剩下“国际II”和“天宫”两个空间站。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迪亚为彰显“大国”地位,怀揣赶超中夏的心魔,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加甘扬”载人飞船计划。
一直以来,因迪亚都在致力于研制空间站,可谓举全国之力,矢志不渝,坚持不懈。
不料,受“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传承影响,心目中的空间站总是在梦想中徘徊,迟迟不愿走出来,连登月的“月船”都弄得沟松底漏,成为践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精神的楷模和典范。
“炎黄”号和“九州”号依次在地球外太空的“低轨”、“中轨”、“同步轨”绕行一周后,速度升至第二宇宙速度40马赫,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向34万公里开外的月球。
这时,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怪事”出现了,银色的“九州”号凭空消失,昨天那艘白色的“尧舜”号诡异地现身。
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