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讲,就是一句话:政治上多用原本的隋吏、地方的士人;军事上牢牢抓在手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只要其郡、其县的兵都在手里,那一般来说,最起码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就出不了大乱子。
事实上,这种安抚、治理新得之地的办法,亦不是只有李善道自己在用。李密、李渊,包括窦建德、杜伏威、刘武周这些,或多或少的也都是用的这个办法。
谁的夹袋里也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政治方面的人才可用,尤其是地盘迅速扩充的情形下,那该怎么办?仅有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第一选择把军权把控住;第二,尽量地任用降吏。——尽量任用降吏,不仅可解决政治人才不足之苦,还有个好处,能吸引未得之地的官吏投降。
武阳、清河、汲郡、魏郡,李善道用的都是这一套安抚和巩固统治的办法。
对河内,依然照用。
前后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各县、郡府的诸项人事任命,一一颁下。
郡守、通守、郡丞这三职没有任,等李密的回旨。
——言及“通守”,李善道起初本是想延按李密任“州刺史”的任官风格,保举高曦为“怀州刺史”,后转念一想,打河内前说的是打完河内“渡河南下”,以对王世充部形成夹击之势,现给李密的捷报中,变成了“用兵西南”,李密也许不会高兴,则为避免李密越发恼怒,就改成了保举高曦为河内通守。又则为何保举高曦任此职,河内将会成为李善道下一步攻略河东、弘农等郡的后方基地,自是须有一个可靠的重将坐守才可。高曦严整、沉毅,正合此任。
……
却李善道相继给将士酬功、任命河内郡县官吏大致完成,告一段落之时,他和郭孝恪联名的捷报,送呈到了洛口城。
李密等正与房彦藻、柴孝和、祖君彦等商议军事,看罢,果是面现不快。
祖君彦察其神色不对,索捷报看了,登时勃然大怒,拍案说道:“岂有此理!先言取下河内,便渡河南下,夹击王世充等,明公因调刘德威、黄君汉两部往去助他,而今河内已下,反言用兵西南。李总管向颇以忠义为名,却不意反复至斯!其所前言,岂不是在哄弄明公?”
柴孝和请得捷报,亦看了,意见与祖君彦不同,沉吟说道:“祖公,李总管此策,似亦不能说是哄弄明公。” 「30.3.
求月票!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