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国号选择

南明义军 随笔道人 2178 字 2个月前

一些朝鲜士绅在收到火铳后,几乎快哭了,纷纷道:“天朝给我们军械,还给钱粮,又帮我们训练军队,这如天之恩,何以报答啊!”

而清军退出关外后,孟浚虽然暂时主要将精力放在南面的军阀,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周军目前很难突破狭窄的宁锦防线,至于从关内其他方向进攻辽东,那后勤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因此朝鲜的位置就变的极为重要,青鸾卫在济州岛上,训练和培训了许多不甘剃发的朝鲜士人,准备用他们来潜伏朝鲜各道,等大军登陆朝鲜时,做为带路党使用。

而在清廷中,博洛虽然是辅政大臣,但是博洛一直率部待在朝鲜,并未返回盛京,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抵抗还未彻底消除。

而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济州岛上,有高进路,梁敏,杨三吾三镇周军,而且朝鲜王李淏也在岛上,这对博洛而言,如鲠在喉,却又无法拔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孟浚即将称帝的讯息,经过宣传司的大力宣传下,无论南北,各城的大街小巷中,人人都在讨论着新朝的建立。

自崇祯登基后,明朝带给天下百姓的,更多是痛苦,混乱,以及兵灾,明这个国号,在没有了清廷的衬托下,已经失去了号召力,天下百姓迫切的希望能有一个欣欣向荣,没有腐朽气息的新帝国。

现在周王要登基了,即将建立一个崭新的朝代,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都对新朝充满了期待,天下大乱了这么久,人地矛盾还没有王朝中后期那般紧张,现在的百姓,渴望太平,渴望安宁的生活,战争,平民百姓已经守够了。

在金陵城中,各处酒楼茶馆,到处都能听到议论声,而这些食客议论最多的,就是国号,和国都的选择。

一个身着华服的士人一边摇着折扇,一边慢慢的说道:“要我说,咱们金陵,估计不会是新朝的国都了!”

“不可断言啊,大王因金陵而得天下,由此可见,金陵乃是大王之福地,再说了,北方现在困顿的很,定都北京,这每年都得靡费甚大,从南方运钱粮过去,多费事,还不如定都金陵呢!”一个老者抚须而道。

“要是大王要定都南方,就不会改南京为金陵了,况且自从始皇帝斩了金陵的龙脉后,这以南京为都的,不是短命王朝,就是偏安一方的。”

那老者摇摇头说道:“龙脉之说,虚无缥缈,南面富庶,繁华,北面又穷,听说风沙又大,至于名号,那不是随时就可更改的嘛!”

那华服士子收起折扇,道:“若是立都金陵,那大王怎还不班师?反而是命幕府大批官员北上,这分明就是要迁都的意思。”

“呵呵,那就拭目以待。”

金陵在争论国都选择,而在北京城中,杨恩所召集的诸多官员,为了国号一事,已经连开数日堂议,国号之争,仍然未休。

在称帝之前,国号,年号,国都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确定下来。

杨恩等人很轻松的就将年号定了好几个,只待孟浚从中挑选一个即可,而国号,却是久争不下。

陈子龙站了起来,唾沫横飞道:“新朝之号,当为周也,如汉时,高祖刘邦初为汉王,后立汉朝,唐高祖李渊,起兵时为唐国公,而后不就建立了唐朝,新朝为大周,又有何不妥!”

杨恩隐约察觉孟浚对周这个国号,有些不太满意,不过杨恩如今身为文官之首,不可轻易表态,因此在听完陈子龙的话后,并未反驳,而是不置可否,继续倾听其他人的看法。

顾炎武摇摇头说道:“陈大人之言,略有些不妥,姬周名号,深入人心,新朝,自当取新号,况且如明太祖,初为吴王,而后也未曾以吴为国号,依我看,可以庆为国号,既朗朗上口,又有天下归心,普天同庆之意。”

路振飞略一思索,轻声道:“历朝取国号,多为所封王号,或为祖籍,或为祖姓渊源,由此可见,国号,只能在这几个字中产生。”

说到这,路振飞环视众人,接着说道:“唯有周,虞,吴,楚,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