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天妒英才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756 字 4个月前

还能这样?

陈凡讪讪笑了笑,点头说道,“那就麻烦您老了。”

陆老爷子笑着点点头,“以后你叫我陆大夫就行,他们都这么叫我。”

陈凡自然没有意见,“诶,陆大夫。”

陆老爷子看了看他,“那你是从今天开始,还是改天?”

陈凡毫不犹豫地说道,“就现在吧。”

反正今天也没事,来了就不走了。

陆老爷子也不多说,指了指旁边,“你就在这里坐着,等病人上门。”

陈凡当即搬动椅子坐到他身边的桌角。

只教基本功、许看不许问,那不就是记名弟子么?

对于需要手把手传承的中医来说,记名弟子几乎学不到什么真东西,但是陈凡就是那“几乎”之外的例外。

如果不能把陆老爷子的本事掏空,技能板?……砸了!

……

南湖公社有一个镇、五个生产大队,合计人口有3万多人,医疗资源方面,除了五个生产大队里面,各有一个赤脚医生之外,重大疾病基本上就只能靠镇上的卫生院。

南湖卫生院的历史还不短,最早是在四几年解放区的时候,在部队野战医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队撤走之后,当时的班子将留下的医生学徒、收编的优质郎中、短期培养的护士等十几个人集中起来,组成了南湖医院的草台班子。

建国后要在全国各地的乡镇上建立卫生院,镇上便将那个小小的南湖医院,改建成了南湖卫生院,经过几次扩建,现在的南湖卫生院共有医护职工40多人,办公场所是三栋平房。

一栋正对着马路的是门诊部,从门诊部穿过去,后面隔着一个大院子的房子是住院部,住院部和门诊部中间横着一栋厢房,便是后勤办公室和职工食堂。

就这么一间小小的卫生院,要满足全公社3万多人的医疗需求,负担不可谓不重。

所以这里的医生除了要在门诊部坐诊,同时也是后面住院部的主治医师,前后两头都要兼顾。

陈凡跟在陆大夫身边,坐了整个上午,每来一个病人,陆大夫就先自己诊断,再让陈凡上手诊脉。

如果换成别人,恐怕病人们早就不干了。

什么意思?老的来了小的来,当我试验品啊?

不过眼前这两个人又不一样,一个是在南湖土生土长,即便半辈子都在县城工作,但每个月都会有两天回来南湖坐诊,并且退休后一直待在南湖发光发热的陆大夫。

另一位虽然年纪轻轻,却是异军突起,以一杆笔使得南湖出圈,闻名云湖地区的“陈老师”。

如此一来,病人们便没了意见。

反正有陆大夫坐诊兜底,那还怕什么?

倒是有些病人和陈凡拉起了家常。

“陈老师你学了兽医,又要来学中医吗?”

“陈老师多才多艺啊,都那么大本事了,还要来学医术。”

“啊哈,原来陈老师是来学医术的啊,我还以为……哈哈,没什么没什么。”

陈凡不管对谁,都是耐着性子微笑面对。

这也是陆大夫跟他说的,为人医者不可有气,因为很多病人都是心里焦急、带着“气”来的,如果医者也是个沉不住气的人,弄不好就是针尖对麦芒,吵都能吵起来,还看什么病。

而且看病时也需要沉心静气,才能精准诊断、有效开方。如果很容易就受到干扰,那么诊断、开方的时候,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误判,这样对于医者也是大忌。

所以看到患者找陈凡东拉西扯,陆大夫也不阻止,反而面不改色地偷偷观察,当看见陈凡始终表情如一,才暗暗点头,讲解脉象和病情的时候,也更加细致三分。

等到上午上班结束,另外一位中年医生过来接班,陆大夫又带着陈凡去了后面的住院部。

这里住着十几位重病患者,内科外科骨科都有。卫生院里只有两个中专毕业的西医,看点小毛病还行,对于这种重症,完全是有心无力,所以全靠院里的几位老中医在担着。

要问为什么这些重病患者不去县里、甚至地委的大医院?

非常简单,没钱。

哪怕从五几年开始,国家就在全面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到现在全国的合作医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大队里面找赤脚医生看病,个人只负担20%,大队部承担80%,个别条件好的大队,甚至百分之百报销。

但是到公社卫生所、区卫生院和县医院看病基本上为自费,没有地方会给报销。

而且除了医药费,食宿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

在家门口看病还好点,家人可以送饭过来,也可以换着人陪床,如果去外面,各种额外开销就足以压垮一个家庭,所以基本上公社和县医院就是这个年代的人看病的极限,极少会有去大城市医院求诊的,即便是有,那也一定是有丰厚家底的人。

可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个时代病人最多的地方,便是公社卫生所/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