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盘点古诗词12

辛弃疾的一生,虽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与追求。他的词作,不仅是他个人的情感写照,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真实反映。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了南宋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着光芒。”

光幕继续:“辛弃疾的命运与北宋名将宗泽有一个相同之处,宗泽临终前大喊三声:“过河!过河!过河!”而辛弃疾临终时大喊:“北伐!北伐!北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祖上为陇西狄道西乡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朝。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灭亡南宋,统一江南。这时金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区赋役繁重,人民不堪征调,纷纷起义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毅然“鸠众二千”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负责起草书檄,文告参与机密。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耿京命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奉表南归,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宋朝廷的旨意。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

叛徒张安国,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闻讯,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赴金营,其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在五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这一机智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正如洪迈所云:“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少年时的壮举感慨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一生做词六百多首,每首诗词都是家国情怀,其中有最着名的词十首。让我们赏析其中两首。

《破阵子·为陈同赋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词赏析及写作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着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激昂慷慨的情感、壮丽雄浑的意境,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壮志未酬与英雄情怀。作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词风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本文将对《破阵子》一词进行深入赏析,并探讨其写作背景。

### 一、词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