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陈昀封侯,变法改革

其中时务策类似现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加入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常识和简单的算学。

杂文就是命题作文,考题由朝廷提前命好。

明学按照学科,对应三省六部和五监九寺。

分为教育、医学、农畜、天文、算学、水利、匠造、鸿胪、法律九大科,学子可任意选择一门学科作为主业,但必须要考经义、时务策?。

考试按照明清层层递进,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通过之后学子获得秀才称号,乡试通过之后获得举人称号,会试过后获得进士称号。

殿试过后,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为状元、第二为榜眼、第三为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明学可不用参加会试,通过乡试之后便可直接任职,不过最高只能做到七品。

如果参加会试,可获得明士称号,最高可到四品。

为了减少世家门阀的阻力,经义还是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强行规定,三品以上文官必须是进士科出身。

彻底废除吏员、流外制,各地自己雇佣的编外人员不在此列。

参考陈昀的办学模式,各地建立蒙学、县学,州一级必须要有师学,也就是师范学院,专门给蒙学、县学培养老师。

武官制度,另行再做规划。

这一切都建立在陈昀带来的高产粮,以及先进的生产力基础之上。

算是陈昀给李二凤画的大饼,这次献瑞成功,让李二凤下定了改革和动手的决心。

还有陈昀提前搞掉的突厥,李二凤没有了内忧外患,可以放手大干!

此世的李二凤和原本贞观初年的李二凤,大为不同!

经过《资治通鉴》的洗礼,李二凤更觉得时不我待,抓紧改革进度,利用血衣案,清除异己和世家。

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魏征等人就曾担忧的提出,是否太过激进。

但李二凤给他们看了自己和陈昀草拟的计划书,渐渐打消了魏征等人的顾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隋炀帝太过激进落了一个生死国灭,那是他不自量力,没有看清国家的实力配不上自己野心。

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太低,经济基础支撑不了上层建筑,透支民力,造成天下大乱。

陈昀和李二凤密谈过,给李二凤系统性科普了何为生产力,何为经济,何为上层建筑。

李二凤大开眼界,古人只是被眼界所禁锢,像李二凤这样的千古一帝,不缺战略眼光和改革魄力。

陈昀粗略计算了一下,贞观初年全国只有二百多万户,一千两百万人,只需三年,自己那些良种便可让天下不再有饥民。

李二凤下定决心要解决世家这个毒瘤,人口粮食钱财文化缺一不可,这些陈昀都可以解决。

有李二凤的兵马、武器、权力,还有强烈的改革决心,改革肯定要比历史上的任何变法都要顺利些。

陈昀按照后世的集体农庄公办企业模式,让李二凤把山东、河东、河北等关东的流民集中起来,迁移到关中,实行集体耕作,在朝廷开办的工厂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