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了口气的高怀钧这段时间很忙。
他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段时间一样忙过了。
前面一口气布局了芯片研发,光刻机跟进,然后紧接着又是高瓴智创BU的具身机器人的布局。
而现在,进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布局。
他的想法,其实还是在围绕大高瓴生态进行全方面,无死角的布局!
西方有一句话叫做toobigtofail,翻译为中文的意思是太大而不能倒。
在西大之所以有「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是因为那边的选(河蟹)举制(河蟹)度。
不同党派和机构之间相互制约,极大地限制了政府的权利范围。
而一个公司足够大了之后,可以通过游说等方式极大地影响政府决策。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民众,这些公司不能倒。
高怀钧无意让高瓴往太大而不能倒的方向去发展,但是作为一个科技巨兽,华国科技克鲁苏母体级别的巨无霸存在,高瓴其实已经渗透到了几乎大部分华国人生活之中的角角落落。
因此,这样的公司,其实就算是自行运转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能力和效应。
不过,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他也只能对一些未来产业进行布局。
高瓴不能倒!
这是整个华国,乃至上面层次的共识。
而高瓴主推的具身机器人项目,在被自裁的背景之下,也是自然而然地被国家所主推。
为什么,机器人之前不温不火,政府主推之后,人形机器人也跟着火了?
波士顿搞了多少年的机器人,连养活自己都困难,这有是为啥?
因为,人形机器人最关键的是,通用性。
现在的特化机器人的确很强,但是每次出一个新需求,都要专门设计,编程。
这就好像曾经的雕版印刷术一样。
然后一个需求可能也就维持一两年,又得重新设计。
这么干,还不如雇佣人力。
人力,就好像活字印刷,随用随取,普通的工作,一个初中学历的人类,训练一个下午就可以开工了。
人形机器人的卖点,其实关键不在人形,而在于智能。
在此之前,波士顿你就是搞出花来,自由度再高,也要人操控。
那我为什么不直接雇佣一个人?
就为了那非常少的细分高危领域?
但是高瓴人工智能相关的大模型出来之后,具身智能的底层逻辑被进行重塑,使之成为可能。
人形机器人可以不需要遥控器了。
假以时日,用语音直接给机器人下命令就可以了。
培训机器人的成本,低于培训人类的成本。
这就意味着,几千万上亿的蓝领工人,全部,同时,失去比较优势。
这也意味着十万亿甚至百万亿级别的市场。
有了这个前景,风投和资金们看到了利润增长点才会涌入。这其实是属于端到端的具身智能突破。
其实目前高瓴人工智能在智能大模型上的布局来看,我们的智能上限已经溢出了,绝大部分具身智能,不需要大学生的水准。
这时候缺的是对齐技术和数据。
这些都需要砸钱和时间。
所以高怀钧觉得具身智能的时刻,应该快到了。
乐观估计的话,具身智能的工业化运用,在1-2年的时间里头就会到来,而商业化运营,则会是在2-3年内得到运用,最终的家居型具身智能的运用,则时间缩短到了五年之内。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高瓴是不可能看不到人工智能在各种智慧型产品赋能的惊人作用力的。
所以在具身机器人暂时无法发挥大的优势,无法大规模提供利润的前提下,高怀钧将目光聚焦在了无人驾驶身上。
只要高瓴出租车在未来两年爆量,单单出租车的增量市场,就可以让高瓴车辆的产能直接吃饱!
各大城市的出租车更替,那可都是一个大工程!
这才是现在最现实的新质生产力!
“高总,你所说的在锡城进行进一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试点,锡城市领导,苏江省领导,都已经发来了确认函。”
“现在上面的意见是原则性同意!”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你们到底有多大把握,说实话!”
工信部的张副领导看着高怀钧,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