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龙须不怒

大宋潜火队 李耳 1207 字 9天前

赵佶欣赏张择端的才华,自从他把张择端逐出画院之后,他也曾派人往民间走访,不过消息全无。

没有人再见过张择端,他也没再有新作问世,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

难道他不再画画了?

赵佶心中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如今的张择端已经是一身布衣,丝毫不见当初的锐气,不细看,一不小心便淹没在汴梁洪洪人流之中了。

许久,赵佶才认出他来,但他仍然故意发问:“你是何人?”

“鄙人张择端见过官家。”张择端回道。

“张择端?好熟悉的名字。”

赵佶立刻明白了现在的情况,真正请他过来的人,恐怕就是张择端。

难怪他几次要见绣娘一面,绣娘都推脱不见,今日竟然要请他过来。

果然不是看画这么简单。

“鄙人现在仅是明义坊打火队一个平凡人,官家自然记不起,也记不住,更不劳官家惦记。”张择端行了个礼,客套地回应。

听了这话,赵佶似乎十分惊讶,又说:“我找过你,没有找到。谁能想到你去了打火队。”

赵佶比张择端要大十岁,可是向来视张择端如同龄知己一般。

在还未登上皇位时,他便与张择端相识。

那时张择端跟在父亲身边做学徒,父亲张之海是个工匠,擅长设计园林房屋。

张择端自小耳濡目染,提笔便可以画下亭台楼阁,又或是山野民居。

那时的赵佶被封为端王,生于皇家,养尊处优,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张择端吸引了他的注意,初次相见,张择端不到十岁。

父亲张之海前来设计端王府邸,画了几种亭子的样式,这几种样式皆是当朝流行,甚至是还有从古画中发掘而来,可端王赵佶都不满意。

张之海绞尽脑汁,彻底是黔驴技穷了。

这时他惊讶地发现,一旁的小张择端捡起烧断的木棍,在石板上画出了一款新的亭子样式。

虽然线条不甚清晰,断断续续,不过风骨俱佳。

赵佶见了这亭子之后,驻足观看了许久。

尤其是亭子的最后一笔,尤为绝妙。

亭子的四角悠然翘起,好似跃跃欲试,欲飞跃云霄。

正所谓画龙点睛,这最后一笔让这亭子多了生动气韵。

欧阳修有文章曾经写道: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赵佶感慨说:“有亭翼然,有亭翼然,翼然二字最妙,但是世间真的有人能画出这两个字的妙处和神韵,实在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