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合纵复兴,携手共进

魏国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又透着几分审慎权衡的意味。

魏王高坐于王座,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沉声道:“赵国此番虽铸下大错,可如今既有悔改之举,又送还了侵占之地,还惩处了奸佞,咱们也不可一味穷追猛打。当此乱世,诸国相依为命,合纵之盟若想稳固长久,需得有容人之量、长远之见呐。”

李桓出列,微微躬身,接话道:“大王英明,赵国经此一劫,元气大伤,料也再无短期内兴风作浪之力,且其主动致歉,若我等拒之千里,反倒显得我魏国心胸狭隘,失了盟主风范,于周边各国心中落下话柄,不利往后联盟共御外敌。”

一番议论后,魏国决议牵头,说服齐楚撤兵归境。

使者们快马加鞭,奔赴齐楚军营,于大帐之中,详述魏国主张。魏国使者对齐国大将拱手而言:“将军,魏齐向来唇齿相依,此次赵国已得惩处,民生凋敝、军事受挫,犹如折翼之鸟。我魏国念及合纵大局,不欲多造杀孽,盼齐军能高抬贵手,撤兵回朝,往后魏齐携手,在海盐商事上继续通力合作,保两国繁荣,共抗北方威胁。”

齐国大将沉思片刻,想到魏国过往诚意与未来利益,点头应允。

楚国这边,魏国使者呈上精美的丝帛国书,言辞恳切:“楚王陛下,楚国文化璀璨、兵力雄厚,乃中原脊梁。此次赵国犯错,已自食恶果,我魏国提议给其改国之机,重归合纵怀抱,往后魏楚继续并肩,于北疆防线上守望相助,在珍宝技艺交流上更上层楼,还望陛下恩准撤兵之事。”

楚王权衡之下,也觉有理,遂传令退兵。

不久,各国军队如潮水般有序撤离赵境,那曾经剑拔弩张、喊杀震天的边境,渐渐恢复了宁静,只剩旷野里残留的营帐痕迹、马蹄印,见证着这段紧张过往。

局势稍缓,魏国趁热打铁,于秦地召集“复兴盟会”。

秦地,这片饱经战火又蕴含无限潜力的土地,在魏国精心筹备下,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通往盟会会场的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两旁旗帜飘扬,绘着各国图腾,似在彰显合纵团结。

各国使者、权贵的车队络绎不绝,车轮滚滚,扬起的尘土遮不住众人对此次盟会的期许。

会场之内,雕梁画栋,金银装饰熠熠生辉,彰显着盛会规格。魏王率先起身,声如洪钟:“诸位,乱世之中,我等皆如扁舟行于惊涛骇浪,唯有紧密携手,方可破浪前行。往昔合纵之盟,助我等抵御诸多危难,后虽有波折,可初心不能忘!今日在此,望重订盟约,让情谊更固,力量更强。”

言罢,侍从呈上早已备好的崭新盟约,羊皮纸上墨香四溢,条款清晰详述各国权责、互助事项。

齐国使者起身,手抚长须:“我齐国海盐丰饶,此后愿保障供应,以平价售予各国,助解民生用盐之需,亦盼他国以好物易之,让商贸畅行,充实国库,强我东方海岸之力。”众人纷纷点头称赞。

楚国使者接着拱手:“楚地奇药众多、珍宝璀璨,当共享于盟内,医人病痛、饰人宫阙。且我楚军愿守好南疆,与他国协防,遇敌同击,护我华夏南境太平。”其豪迈之态、赤诚之言,引得阵阵喝彩。

赵国使者满脸羞愧却又透着几分坚毅:“赵国此前行差踏错,幸得各国宽容。此后定当洗心革面,良马铁器,皆优先供给盟友,我赵军也愿随联军出征,戴罪立功,加固北疆防线,防那匈奴再犯。”

盟会之上,各国畅所欲言,敲定诸多合作事宜。技术交流热烈展开,魏国工匠现场展示精巧农具锻造之法,齐国盐商分享提纯秘诀,楚国药师传授草药炮制技艺,众人围拢,或记录、或提问,眼神中满是求知渴望,智慧火花四溅。

会后,秦地成为合作枢纽,工坊林立之地,各国工匠汇聚,融合不同风格技艺,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精品。

农桑田园里,新种庄稼茁壮成长,是齐国选种与魏国种植法结合之功。

商贸集市,齐国海盐、楚之珍宝、赵之铁器、魏之织物摆满货架,商人穿梭议价,货币叮当碰撞,百姓生活因物资丰富愈发安乐。

孩童们拿着新奇小物件嬉笑玩耍,老人们在暖阳下讲述盟会故事,畅想太平未来,各国边境亦因贸易兴旺,客栈满是往来行商,店铺昼夜忙碌,中原大地仿若从纷争泥沼中挣脱,迈向团结繁荣的康庄大道,合纵复兴之光,照亮每一寸山河,赋予乱世新希望。